第两百五十八章 少年的成长

    第两百五十八章 少年的成长 (第1/3页)

    随着大唐、百济与倭国之间的贸易愈发繁盛,这位船长的财富也飞速增长,从一条单桅帆桨船,变成两条,三条,现在他已经有八条大小船只,足迹遍布濑户内海和黄海、日本海沿岸的大船主了。高舍鸡他们乘坐的这条双桅帆桨船便是他所拥有船只中的一条,用船主自己的话说,也是最舒适,最便捷的一条。

    这时长五郎和高延年也走上甲板,船长看到了两人,笑了起来:“年轻人就是好呀!这么快就恢复过来了!”

    “再怎么下去,我的心都要吐到海里去了!”长五郎苦笑道,他向高舍鸡躬了躬身体:“师傅好!”

    长五郎的状态的确比前几天好多了,但比起武藏国上船的时候,已经几乎小了一圈,伊势半岛的劲风和海浪让他几乎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了,进入濑户内海之后,风浪变小了,他才渐渐恢复了过来。

    “长五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高舍鸡笑道:“马上就要到难波京了,我们的旅程要到头了!”

    “真的?”长五郎露出了真诚的笑容:“那可真是太好了!”

    “船就要入港了,我要去指挥水手们干活了,三位可以站在右舷,好好看看难波京的景致,我敢打赌,你们这辈子肯定从未见过如此盛景!”船长向高舍鸡鞠了一躬,然后走开了。

    高延年听到头顶主桅上的瞭望员的高声呼喊,船长大声发号施令,水手们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忙成一团。他走到右舷边,以免妨碍水手们的工作,他看到一个狭长的半岛逐渐从地平线下升起,就好像陆地向海洋伸出的一根手指。半岛上目光所及之处,皆已成为城区,豪宅、佛寺、谷仓、砖砌仓库、木屋旅店和市集摊位,酒肆、墓园和妓院,一座接着一座。即使距离尚远,他仍可听见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可供马车行驶的宽阔大道,蜿蜒的曲折小街,还有窄得无法容纳两人并肩通行的巷弄穿梭在建筑物之间。

    水滨布满栈桥和码头,港口里停泊着无数船只。渔船和渡筏络绎不绝,船夫撑篙往来于难波湾与内河之间,商船则源源不断卸下来自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大唐、以及东北亚大陆的各色货物。高延年瞥见一条巨大的双桅帆船,水手们正在将一只只橡木桶从跳板上滚到码头上。河流上游停泊着十来条狭长的战船,船帆卷起,船首楼上的弩炮清晰可见。

    “那条船是干什么的?”高延年扯住一个路过的水手:“就是正往岸上滚橡木桶的,运酒船吗?”

    “不,那是一条捕鲸船!”水手熟稔的说道:“按照规矩,只有奈良商人行会的平板船才能装载酒,他们每年要花一大笔钱才能从朝廷手里买到运酒的特许权。那些木桶里装的是鲸脂和腌鲸鱼肉,可能是要打仗了吧!这玩意是很好的军粮!”

    “鲸鱼?”从小便在内陆长大的高延年:“有这么多?那鲸鱼一定很大吧?”

    “嗯,很大,应该说非常大!”水手笑嘻嘻的张开双臂:“这么说吧,一条大鲸鱼差不多有两三条咱们这条船大!那种捕鲸船出海一趟能抓到一条鲸鱼就够本了!”

    高延年惊诧的张了嘴巴,但很快他又被另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惊呆了——巨大的阿弥陀佛像映入他的眼帘,这座佛像位于海边的一座丘陵之上,不,应该说丘陵朝海的一面就是佛像,十余万倭人劳力和上千济、唐人工匠的心血将这座丘陵的半边变成一座高达二十丈的摩崖佛像,佛像表面包有金银箔,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不似人间。在佛像面前,临近的船只就好像一个小孩的玩具。高延年下意识的弯曲膝盖,跪了下来。

    “三位,我说的没错吧?”船长得意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高延年回过头,看到船长正笑嘻嘻的看着他:“这样宏伟的佛像,你们以前从没有见过吧?”

    “如此宏伟的佛像,是谁建成的?”高舍鸡问道。

    “自然是太政大臣殿下,当今陛下的亲生父亲!”船长笑道:“当初他便是在佛像的地方上岸的,上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