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挑弦一曲谁敢听

    第十五章:挑弦一曲谁敢听 (第2/3页)

三人斟茶的同时,道: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不凡的名字,配上不凡之人,不愧是西武林翘楚。”

    “先生谬赞了。”落座同时,御清绝出言道:“不知先生先前所奏之乐为何?”

    其性正直,肚子里没那么多绕绕弯弯,一上来便开门见山。

    “这倒不是什么秘密,先前所奏,乃是儒门先圣所传之神儒玄章。”

    将茶盏分别推至两人面前,蔺重阳直接将事实相告,对方这性格,就很对他胃口,没有那么多绕绕弯弯,上来便直述来意。

    “多谢先生解惑。”

    他先前便有所判断,如今亦得到确定,虽然是他没有听说过的琴曲。

    但是,正因为没听说过,所以才会好奇。

    随后他继续说道:“若是在下没有听差,这神儒玄章,内核当是儒门理学。”

    御清绝只是在陈述他所听到的,没有去指责什么,各人各道,他没理由更没立场去指责。

    “知道理学,想来各种经典没有少读,你这个年岁能走到这一步,已是相当不错。

    存天理,明天理,灭人欲,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

    何谓天理?何谓人欲?

    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义即是天理,不义即是人欲;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心平气和即是天理,浮躁骄狂即是人欲。

    是谓明其天理,灭其人欲。”

    儒门的理念也好,典籍也罢,自然是由儒门中人解释最为权威。

    当然,一模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儒脉,自然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儒门之内,这都是稀松平常之事,理念之争放在何时都有。

    就算蔺重阳经常拿先圣开玩笑,但在外人面前他还是要护住儒门的面子,而且这确实是神儒玄章被修改之后的内核。

    “原来还有此等深意,受教了。”

    聊到兴头上,御清绝也投桃报李,阐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