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 10月23日2021年晚上

    故事开始 10月23日2021年晚上 (第1/3页)

    伊莉莎白‧巴托利微微抬眸,有些好奇的询问我的幼稚。黑暗被埋葬,太阳再次升起时,阴影处,新的秘密开始滋生,在一个轮回必将到来。她说她以为我会更成熟一点。

    有光必有影。一个不允许影子存在的世界是极端的。最极致的道德反而有可能产生最肮脏的罪恶。

    我:“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话,社会是没有凝聚力的。”

    她摇了摇头,像是在叹息,又像是……嘲讽。

    “听说过tragedy of the commons(公地悲剧)吗?”

    公地悲剧又称共有财悲歌,确切来说是未受规范的公地之悲剧。是指当个人可以在不受任何规范的情况下使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最终资源将被耗尽因为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那由最大人数所共享的事物,却只得到最少的照顾。”这个理论和亚里士多德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然伊莉莎白‧巴托利可不是要与我讨论这个理论。这只是她用的一个比喻。一个她知道我能懂,能跟上她的思维,而某些人只会当话题太过跳跃忽视其中的含义。

    人人都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话的确会导致崩塌,但是同样假设每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并每个人都是绝对理智的,那最后他们必会创造出法治来规范彼此的行为,通过牺牲部分利益来保证确定的利益。这无关道德和常理,而是舍小求全。

    这个背后的逻辑我和它在六月十五日2021年争论过。

    在现实中,肆无忌惮的个体自由最终演化成了极权主义。当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凝聚力,整个社会岌岌可危时,人们难免会开始倾向于强权,希望权威来为自己提供保护。最后极度的自由,最后只会转变成最大的奴役。

    这一列理论都是基于人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幽暗面拖进深渊的沼泽,最后开始放纵。

    “现实中还有一种限制,名曰道德。”伊莉莎白‧巴托利确定我听懂她的观点后,进一步对她的理论进行了完善。这次依旧是为规避监听而说的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