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谁能擒得王行瑜,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111章 谁能擒得王行瑜,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第3/3页)

王行瑜,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臣等必不负圣恩。」

    众将轰然答道。

    邠宁节度使,这个职位足以让他们血脉喷张、倾力而为。

    想想三年前方在神策军内任都将的李茂贞,就是因为出任了凤翔节度使,如今是何等的风光无限……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众将退去后。

    张濬徘徊良久,仍觉得他应当直言进谏。

    「圣上以节帅之位激励众将,自然是好的,只是……可不能再出一个李茂贞了啊。」

    李晔反问道:「张卿可另有良策?」

    何不用文臣为节帅……

    这句话已吐到嘴边,张濬还是咽了回去。

    且不说文臣去了地方上,能不能把节度使之位给坐稳,保证自己不会被手下武夫给砍了。从段文楚、薛能,再到支祥、郑畋……这之类的先例可是太多了,数不胜数。

    若朝廷真把节帅位置授予文臣,必然会让那些武将心寒,再不肯为天子和朝廷卖命。

    并不是说这些武将就不忠心。

    而是授武将为节度使,已成定例。

    李茂贞攻下了凤翔,被授凤翔节度使;韩建守住了潼关,被授予潼关守捉使、进授华州刺史;满存打下了凤、兴二州,被授凤州防御使……

    他们之前都是禁军将领,征讨地方有功后,纷纷做了该地的节帅。

    这便是定例。

    凭什么到了杨守信、孙惟晟、康承业、邓筠等人这里,朝廷便要擅改规矩?

    如此一来,又如何再让他们为天子和朝廷卖命?

    这**的世道。

    张濬也只有在心里骂上两句,随即无奈痛苦地摇晃着脑袋。

    反倒是李晔安抚了他:「放心吧,朕自有办法。」

    张濬两眼陡然放光,大喜:「圣上圣明。」

    若真是能破除掉这个「武将出任节帅、节帅不忠、再派武将出征」的闭环,那朝廷才真正是中兴有望。

    虽然天子并未说出是什么办法。

    但张濬相信,当今天子圣明无比,说有办法,便一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