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苏文建请降

    116章 苏文建请降 (第1/3页)

    邠宁降卒足有八百多人。

    首先,肯定不能杀。.

    李晔是天子,而非地方藩帅,绝不能沾上滥杀这类污名,何况这些叛卒说到底也是他的子民。

    放回邠宁镇肯定也不合适。

    这些人是军卒,而非乡野村夫,是有组织性的,拿起刀枪便能迅速成军。

    所以只剩吸纳一途。

    好在八百人并不算多,赤颜、玉山、顺义、飞龙四军各分二百,而各军会具体如何处置这二百人,便不在李晔的操心范围内了。不过李晔也多少知道一些,一般会被打散,然后分摊至各部辅兵中,让他们先干一段时间苦力,然后才考虑提为战兵……

    收复梨园寨,另有一个利好消息。

    寨内存有大量粮草,经初步点算,不下于二十万石米粟麦豆等粮食。

    二十万石,可不是个小数目,朝廷如今每年能征收上来的税粮都没有二十万石……

    原来,邠宁军将梨园寨设为了物质中站,不只是从华原、富平等地劫掠来的粮草,便是从邠宁运出的粮草器械,都尽数堆放于此。

    对游荡在关中平原内的邠宁军主力来说,梨园寨一失,既意味着他们的后路被截断,随时有腹背受敌的可能,也意味着他们的粮草尽失。

    那么,他们还能坚持多少时日呢?

    基于以上考虑,李晔不急于再次派军征剿,而是将近万朝廷大军全部囤聚于梨园寨内,坐等邠宁贼兵来攻。

    毕竟现在应慌乱的,是邠宁军。

    当然,也要考虑到其他情况。

    比如邠宁军不顾后路,破釜沉舟,先与同州兵联手吃掉华州兵……李晔并不担忧这种情况,因为韩建也不是软柿子,又经营华州多年,不可能被一时吃掉,双方最多打个平手,互相消耗。而既能解决掉邠宁、同州兵,又能防范韩建借机坐大,对李晔和朝廷又是一利好消息。

    再如趁朝廷大军尽出之时,南下长安。这种情况才是李晔必须要担心的。就看这伙邠宁贼兵的胆子有多大了,是不是到了穷凶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