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章 朱全忠的抉择

    122章 朱全忠的抉择 (第3/3页)

北战事的泥潭;

    加之李克用自己性情暴虐,竟因招待不周这点芝麻小事当众鞭挞自己的亲弟弟、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至死,随后又用品行能力远不如李克修的李克恭继任昭义军节度使,激起当地兵变,致使昭重新陷入混乱……

    这些有利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李克用的河东军只能困守河东不出,也让朱全忠终于下定决心全取河阳。

    其实,李罕之新附李克用不久,对后者并无忠心可言,又遭汴宋大军围城,已有投降之意。

    部下诸将也劝朱全忠接纳李罕之的纳降,但朱全忠断然拒绝。

    欲要招降李罕之,便等同于逼反张全义。

    李罕之与张全义,二人本是「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生死弟兄,共同打下河阳之地,后反目成仇,成为你死我活的仇敌,大起干戈。被李克用誉为「当世吕布」的李罕之竟不敌不以勇武见长的张全义,便寻来李克用为后援,张全义则向朱全忠求救。(解释一下,李克用将李罕之比为吕布,既是夸赞其勇猛,也是看准了李罕之三姓家奴的本性。)

    河阳镇原为都畿道,治所东都洛阳,乃四海之中、天下极险要的地方,朱全忠自不会放过如此千载良机,果断出兵河阳。

    自此后,张全义对他感恩戴德,凡有粮草、兵马所需,无不一一供应。

    所以,在朱全忠看来,李罕之只是他用来促使张全义死心塌地追随自己的工具,如今河阳事实上已收归己手,张全义任凭自己在河阳安置兵马却无半句怨言,那李罕之这个工具便已失去了作用,只需要彻底铲除他,让张全义安心替自己代管河阳。

    而且,朱全忠曾同张全义、李罕之一道在黄巢手下效力过,对于这二人,该如何取舍,他自是心中明了。张全义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虽常年厮混在军旅中,却良知未泯,心中仍有大义仁爱,而李罕之,则纯是一个乱世武夫,视人命为草芥,毫无忠诚道义可言。

    因而他当初果然出兵援助张全义,此时更不会舍张全义而取李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