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章 阅兵试题:圆阵

    139章 阅兵试题:圆阵 (第1/3页)

    自朝廷颁出新的政令后,据户部账簿上统计,仅十日,京内外便已查缴度牒上万,搬运各式铜像合计二十余万斤,共有六千余僧侣被勒令还俗,并遣返回乡,收缴寺院所侵田地数万顷,其名下的佃农隐户更是高达数万;

    而从各地大族庄园那里仅改来良田三千多顷,庄园名下的奴婢、佃户加起来不到一千……

    能从佛家手里得来如此多的财产人口,自然不可能单单靠一纸诏令和空口讲大道理,张濬借着兵部尚书和兵马府佥事两个职务之便,从各军中抽调人马,临时组建成一起三千人的军队,名之「还俗军」,专用以灭佛。

    从京内到京外,除大慈恩、大兴善、庄严等少数几座寺院外,尽皆夷为平地,拆毁寺庙,焚烧佛经,搬运铜像,收缴度牒,驱逐僧侣,查获账册……

    一时京畿大动。

    寺院僧侣自然也有反抗,如托人向天子告状,如大兴法事、请天神下凡除妖,如绝食静坐,面对官兵诵经***……

    这些零零碎碎且毫无威胁的反抗,显然阻碍不了张濬灭佛的步伐。

    听闻,张濬在第一次率部出发时,还特地让家仆抬了口棺材同行,意为誓死灭佛之意。

    其后他信心倍增,再无半分悲壮之色,同还俗军中几位将官轻松调笑道:「佛家只知贪敛财物,妖惑民心,却无丝毫抗争之力,殊不为惧,如捏死一两虫豸耳。自三代(夏商周)以来,托以教义之名而聚众谋反者甚众,可曾听闻其中有佛家?」

    京城内人马攒动,秃头的僧侣竞相奔命。

    朝中,也有不乏礼佛敬佛的官员,初时也曾同情佛家遭遇,还有的向天子上疏、责难张濬……

    可当他们看到大批铜像被运往户部名下铸币坊,再打听到户部账上疯涨的人丁和田亩数,也都渐渐闭了嘴。

    所以,得益于张濬敢打敢杀,整个灭佛过程,涉及到如此巨量的人口和钱财,李晔都几乎不用亲自出面。

    他唯一的难处,就是要安慰淑妃何氏。

    在何氏看来,七郎能取得如今这些成就,多亏佛祖保佑,怎能大举灭佛呢。

    李晔知道这不是讲道理能讲明白的。

    只有晚上多辛苦一下了。

    恰好何氏刚诞下小平原不久,正是有需求时……

    十月。

    李晔得预备另一件大事,每月一次的阅兵。

    此次阅兵的题目已通过兵马府提前数日下达,阵型演示。其实这也是阅兵中唯一必须的项目。

    第一次新式阅兵,主要是给以后的阅兵定下基调,李晔没必要搞一些新花样。

    到了预定的这一日。

    李晔登临大和门城楼,六军将卒已提前陈列于大和门外。

    先不是阅兵,而是发放各军当月薪俸。

    由左车儿领禁卫先去臧库内取来钱财,再推运至大和门外一字排开,让六军将卒先眼见为实,再由各军派人来现场领取。

    李晔如此做,倒不是担心各级将校克扣军卒饷钱,而是他上次审问邠宁降卒后得来的一个启示。

    对底层军卒而言,没有那么多忠义之类大道理可讲,讲了他们也不明白,而在他们眼里,谁给他们发钱,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就乐意为谁效命。既如此,何不趁六军将卒集合之际当场发放饷钱,好让军卒们都看明白,他们用以养家糊口的钱来自天子和朝廷,不是他们的顶头将校……

    有了一车车铜币和绢帛,六军将卒自是士气高涨,山呼万岁,笑意满面。

    可很快他们就安静下来了,城楼上已给出了今日阅兵的试题:圆阵。

    所谓圆阵,最初出自孙膑的十阵,后泛指

    那些中空外圆的防御型布阵。

    各军都指挥使自是严阵以待。

    见城楼上试题一出,便立即发号施令,指挥部下将卒移动起来。

    按理说,圆阵已是最简单的阵型之一了,既没有明确的行列人数要求,也没有不同兵种的站位上的严格限制,众军使看见考题后,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