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章 大唐土豪董昌

    149章 大唐土豪董昌 (第1/3页)

    可,为何今年贡赋新高?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道路通畅。

    而道路通畅,来源于地方藩镇兼并。

    这些情况朝中官员尚看不明白,其实身处这个时代旋涡的人都很难看清这一点,但李晔却是清清楚楚知道的。

    他以前研读唐史时就发现了这一点。

    公元八九零直八九二年,这三年其实是残唐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三年,战争规模都不大,但突然一个多。关内、京畿、山南、剑南、湖南、岭南、河南、河北……全国各地,无一地不是硝烟弥漫,干戈不断,不管是横跨数镇的强藩,还是只据有一两州的小藩,或是只据有一两个山头的豪强,都在忙着大鱼吃小鱼,在不断地相互蚕食、兼并……

    这三年,有无数州县势力或小型藩镇被吞并,或被迫降服于强藩。天下虽然依旧是四,但不再是混沌一团,与黄巢初亡的那几年不同,而是形势逐渐明朗起来,几个将在这片四海大地上最终角逐风云的真正的强藩逐渐浮现……

    说来可笑,李晔费心设置兵马府系统,妄想化大为小、遏制地方强藩的出现,但其实这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而且,正得益于强藩抬头,各种小的分裂势力被吞没,社会秩序才逐渐恢复,商路才得以通畅。

    便比如,要将贡品从杭州输送到京城,得依次路过两浙、淮南、徐泗、汴宋、河阳、陕虢等大片地区。这一路上,得经过太多正为钱财所困的州县小军头,也可能偶遇正溃亡途中、找寻下一个抢掠据点的流亡部队,还有那些盘踞山林、专以打劫为生的盗匪,都会导致这批贡品不翼而飞。这同时又变向给了许多地方不上或少上贡赋的借口,毕竟道路不通。

    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

    朱全忠一人就吞并了河淮之间的大片中原领土,贡品可在他的领地内运输,自然是畅通无阻。

    哪怕万一出了意外,朱全忠也会自掏钱财来填补,同时他还会觉得丢了颜面,轻饶不了那些敢在他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