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章 讨伐凤翔

    154章 讨伐凤翔 (第1/3页)

    三月,李晔巡视同州。

    他先顺便考察了同州的吏治和民情,于郑远客再嘱托几句,随后,着重检阅了同。

    与禁军阅兵例同,现场出题,再现场阅兵。

    从最终的效果上来看,无论将校调度、军卒本领,还是军中的器械装备与呈现出来的纪律、士气,同都无法与京中六军相比。

    但好在将卒都听从指挥,已算得朝廷的大唐健儿了,可用之一战。

    尤其在邓筠奉天子令、刻意延长了阅兵时长的情况下,军中不见怨言,说明邓筠已掌控住了这支队伍。

    阅兵毕。

    李晔再向邓筠口头谕令,十日内,亲率三千同州精锐赴京,暂驻大和门外。

    「诺。」

    邓筠接令时,异常兴奋。

    很明显,天子调他的同州兵入京,是要预备新的战事。而且一定是场大战。

    邓筠自来同州后便一直住在军营内,和同州将卒同起同睡,时时操练,为的,可不只是要笼络住这支部队,而是沙场建功的一刻……

    李晔最后再嘱托他,离开前一定要安排好后事,留下可靠之人代掌军队,勿要生变。

    四月。

    京畿各县处处一派忙碌,大麦丰收,乡农们正忙着采摘麦穗,再脱壳晾晒。

    据户部估算,今夏共收得粮食在百万石左右。朝廷暂未开启田赋,但为防范谷贱伤农,以向各县官府拨发钱款,平价收购余粮。

    冬麦一收,接着便当播种粟稻,可除靠近水渠、灌溉充裕的田地,其余土地实际并未达到一年两熟的条件。为保护地力,关中有近一半的土地在收割大麦后,便只能闲置、以草沃田。

    其实朝廷应当更好地规划所有土地的垦种,包括粟、稻、麦三种主粮的轮番种植,以最大化土地生产,只是去年均发田地后,农户们种植的意愿太强,朝廷实际上也无力阻拦,才放任他们拿到土地后都一股脑垦种,尤其是大面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