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 包围与反包围

    164章 包围与反包围 (第1/3页)

    邓筠是主动钻进凤翔兵的包围圈之中。

    那日兵马府正堂内,李晔及诸将都认同康承业的预判,即李茂贞会将决战地挑在龙尾陂上,且决战的方式,是埋设伏兵。一如十年前的龙尾陂大捷。

    而如何来破除李茂贞的诡计,众将都难有计策,最后由李晔一力独断。

    李晔的信心来自他对历史的研究,他的脑袋里装着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各式战争案例,他从中逐一筛选,最终选定了近代时期的国共淮海战役,一场经典的包围与反包围的战役。

    李茂贞想要在龙尾陂上设伏,将朝廷大军包围在龙尾陂,那朝廷便在龙尾陂外设伏,再反过来将凤翔兵马包围在里面……

    单从理论上来说,这套反包围战术无疑是最完美的破解之法。

    淮海战役也用实战论证了这套战术的可行性。

    但也要正视古代战争与近代战争之间的区别,尤其是通讯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这个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反向包围这种复杂的战术,能够在实战中运用出来吗?

    一旦包围圈过大,以现有的通讯方式又做不到各部协同作战,事实上便不是在包围敌军了,甚至连包围这个词都无从谈起,反倒给了敌军从容各个击破的机会……

    李晔想了又想,要想破除通讯障碍,唯有一法,便是派出一支人马为诱饵,钻进凤翔兵的包围圈内,佯装中计。如此一来,凤翔兵便会缩小包围圈,以图消灭圈内的朝廷兵马,而凤翔兵一旦由四散设伏开始向中间靠拢,同时就给了朝廷反包围的机会。

    此时朝廷所设计的包围圈,实际上仍没有超出龙尾陂,也就不会受到太多通讯联络不便的局限。

    再回过头来看,便是拥有了无线通讯的淮海战役中,我军在最后实现大迂回包抄之前,也是先派了一军深入敌军腹地,逼迫敌军各部向此地汇聚,最终创造出了大包围的机会……

    如果李茂贞真的在龙尾陂布下了重兵,李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