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章 进发陇州

    196章 进发陇州 (第1/3页)

    两税法的出现,主观上是为朝廷敛财,但客观上也响应了社会现实的变迁。

    李晔专修唐史,自然明白两税法为何出现,它与哪些社会变迁相呼应,以及它有哪些可称得进步之处。

    如,两税法淡化了赋税与丁户之间的联系,更侧重赋税与财产之间的关系;

    再如,两税法多用钱币代缴,而取代租庸调制的实物纳税,在省去大量转运消耗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商贸发展;

    再如,两税法较之前历代赋税,税种高度简化,既方便了朝廷征收,也为百姓缴纳提供了便利。

    等等。

    总的来说,租庸调制与两税法,这两种税制各有利弊。

    所以李晔既支持杜让能等户部官员改革税制的主张,但又不同意直接回归租庸调制。

    接下来,李晔该如何取舍?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尤其考虑到如今这个正急剧动荡变化的时代现实。

    李晔又跳出这两种税制的比较,仔细回顾了历朝税制演变,重点是后世将采用的那些税制,如王安石的方田均税与均输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

    甚至他还站在这个时代的立场上,从本质上去思考赋税在这个时代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李晔粗略有了些念头。

    但他并非在奏牓中直接批示,毕竟赋税干系重大,且他将推行的新法中多有创举之处,还需与百官反复商议、集思广益。

    他只让人带话给杜让能:朝廷敛赋以贴国用,亦应薄赋以养民力,其中分寸,宜反复斟酌,朕以为,莫如此八字说得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李晔得空处理政务,但也片刻不敢耽搁兵事。

    这段时间,杨崇本已顺利收复兴、凤二州,沿途未发生一场战事,所过州县皆闻风而降,重归朝廷名下。

    这从侧面说明了杨崇本绝不是一般武夫,除了领兵作战之外,他也能长袖善舞,颇能笼络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