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章 食盐的问题必须解决

    224章 食盐的问题必须解决 (第2/3页)

    然而河中自有节度使王重盈,守着这样一个聚宝盆,怎有不借机发横财的道理?

    另外,从河中往关中输盐,必过蒲津渡。

    以往王行约主政同州,就靠着这个要渡盘剥生财,同时也让关中百姓备受其苦,每斗食盐高达两文钱,致使许多百姓经年不知盐滋味,并导致京城内私盐屡禁不止,动乱频频。

    如今韩建接手了蒲津渡,关中盐价非但未跌,竟涨到了二百七八十文。

    采盐的成本才多少?按最大值来估算,算上人力工钱,算上设施消耗,也绝超不钱,而京城中的卖价竟逼近三百文,不知翻了多少倍。

    一般朝中官员认为,盐价虚高,会让关中百姓深受其苦,引发私盐泛滥,社会动荡。

    在李晔看来,这种认识仍是过于肤浅了。

    通过垄断盐,抬高盐价,其实就是在变相掠夺财富。

    准确来说,是河中与华州两处藩镇在变相掠夺关中的财富。如此一来,李晔与朝廷辛苦治理,试图积攒起来的关中物力财力,其实都通过食盐转送于他人之手。

    来自后世的李晔自是深知这一点。

    就想想后世的房价,多少家庭辛苦打拼一生,省吃俭用,结果全捐在一套房子上了。

    搜刮财富,单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那都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才干的事……

    所以,食盐的问题必须解决。

    朝廷务农为先,蓄养关中民力,是为了通过赋税形式再征收上来,为朝廷所用,不是白白捐给他河中镇和华州韩建的。李晔也不允许自己的一番努力,却要因为食盐而付之东流。

    李晔为此两开延英殿,召

    集众学士共议收回河中盐池一事。

    不出意外,诸延英大学士们皆大惊失色,一致反对。包括对战事向来积极的张濬。

    如今天子声威正隆,朝臣们本不敢质疑天子决意,可此事干系太大,事关国运,由不得他们不纷纷出言阻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