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章 榷价

    228章 榷价 (第3/3页)

队齐燃火把,大声喧哗,以声援先锋渡河部队。

    只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对面的声响便停止了,另有大片火把被燃起,几支同州兵旗帜在高处使劲摇晃。

    信号收到,邓筠部已轻松抢占了对岸渡口。

    这一次王重盈的反应就迅速多了。

    仅隔了一日,便再度派王珂来求见天子。

    给出的价码也有诚意多了,应允凡河中运往关中食盐,只榷价七十文一斗。

    李晔这时也才报他预期中的价格,每斗三十文。

    王珂料到天子还会压价,可没料到竟又压下去了一大半,远低于他从伯父王重盈那里得到的底价,只得再次返回河中商量。

    中间免不了拉锯一番。

    邓筠也在对岸击退了一次所谓「山匪」的进攻,朝廷又派人过河支援……

    最终才商定,凡河中输往关中食盐,榷价三一斗。

    李晔另劝告王氏,最好派官兵随同输运,以免商人贪利,领着输往关中的盐引却转手高价卖与其他地方,若最终导致输往关中的食盐数量减少,依旧是经营不善,朕随时可下诏收回河中盐池。

    朝廷兵马随之撤回蒲津渡,也随之撤出了蒲津关。

    当然在撤出蒲津关前,李晔也得到了韩建的承诺,绝不敢在食盐上胡乱加钱。

    回京城中,李晔再安排了相应善后事务。

    如今有了低价稳定的食盐来源,朝廷也当重启盐引制度。根据食盐数目发行相当的盐引,另要考察购买盐引的商贾资质,并在同州蒲津关外设立一榷盐司,监管食盐买卖,如此方能尽量确保关中食盐稳定。

    至于朝廷发行的盐引价码,暂定在一百一十文每斗。这也是自中唐施行榷盐法以来最恒定的价码。

    毕竟这是个动乱时代,时时都得为战事准备,朝廷的开销也很大。

    而朝廷蓄养民力后,总得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收上来。通过食盐的方式征收,自是比赋税和征役的方式稳妥得多,也隐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