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 李继昭再降

    229章 李继昭再降 (第2/3页)

意他的判断。

    凤翔城内粮食储备丰富,至少被围困的半年内当粮草无虞,但这并不意味它便能坚守半年。因为守城的终究是人,是人心。

    看着城外一道道壕堑,再看看被彻底困死的孤城,城内的人会悲观,会绝望,然后疯狂的寻找一切可以求生的机会……

    李继昭这种自恃勇武之人更是如此。

    他也不是第一次改换门庭了,如今这个乱世,有武力,能打仗,能以一敌十,能陷阵冲锋,还怕没有人赏识,得不到重用吗?

    既然李茂贞和凤翔已彻底陷入了绝境,再改投天子和朝廷名下便是……

    康承业只分析了李继昭投降的意图,但没有建议天子如何抉择。

    其实这种不表态背后,已隐含了康承业的表态。

    康承业必是倾向接受李继昭的投降。

    细细一想便知道了。

    凤翔城虽迟早可破,但终究未破,李继昭身为城内的二号实权人物,他的投降必然会极大地缩短城破的时间,这对朝廷来说极为有利。

    至于李继昭曾诈降,直接导致周济身死,这些情感因素,不应当拿来影响对现实时局的判断。

    此其一。

    其二,再观朝廷诸将。

    顺昌军内的将校自不必多说,他们日夜盼着凤翔城破时,能将李继昭碎尸万段,以慰周济之灵,必然强烈反对招降李继昭;

    杨崇本本是凤翔降将,如今最忌讳的也莫过于「降将」二字,加之与李继昭有隙,也必是反对招降;

    孙德昭曾当面劝谏过天子,不应当招降李继昭这类徒有勇猛、却

    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其父孙惟晟应当持同样观点,反对招降;

    再有邓筠、韩逊等人,都极为看重忠义,对于毫无忠义可言的李继昭,也必是厌恶至极,也不会同意招降。

    所以哪怕招降李继昭于时局有利,康承业也最终选择不表态,他若劝了天子招降李继昭,其结果,便是让天子置诸将情感于不顾,于朝廷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