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章 各地军务安置

    243章 各地军务安置 (第1/3页)

    按朝廷新有的惯例,岐、陇二州均已选派有知州前往,主掌当地民政财政。

    可这二州的驻军安排,却着实费了李晔不少思量。

    首先这二地不可再留有大量军队。

    因为岐陇之地与京畿毗邻,同属关中地带,地势上又高于京畿,又处于渭水上游,形成地理上的压制,且中间没有山川险要阻隔,可朝发夕至。

    凤翔城也并未在此番战火中有大面积摧毁,仍是一种坚城固城。

    若在此地保有大量人马,驻守将领稍有异心,岂不又成了下一个李茂贞?

    可另一方面,岐、陇二州又不可能不驻军。

    这二州位置太过险要,是京畿的西面屏障,完全阻隔了自泾原、秦成、兴凤等各个地方通往京城的要道,泾州如今又为李思恭所得,出于京畿稳定的考虑,岐陇二州不可能不布重兵把守。

    加之岐州本属关中,是膏腴之地,更有理由驻军来保护当地民生。

    综合考量后,李晔选择编五千人马驻守岐陇,驻军地依然是雍县(即凤翔城,不过从此后再无凤翔城这个称呼)。

    而驻军大将,只得是康承业。

    不只是出于对康承业的绝对信任,破凤翔城、擒李茂贞的功劳实际都得记在康承业头上,也必须得如此奖赏,方可服从。

    李晔决定设置岐陇兵马府行营,与同州行营一样,下辖于京畿兵马府,另授康承业岐陇兵马都帅一职,主掌二州军事。

    但即便是康承业,李晔也不能完全委信。

    一方面,形势大于人,与形势相比,人心总是善变的。

    另一方面,李晔觉得,不应以权势诱惑、去验证一名臣子的忠心。相反,忠心也是需要维护的,而合理的制度框架,就是对臣下忠心的一种保护。

    李晔先让胡万三接任飞龙军都指挥使一职,再借康承业兼有京畿兵马府佥事一职为由,安排康承业常驻京城,至于岐陇军事,可遥控管理,若有了非常时刻,再亲自回岐州去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