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章 两位道长的发家之道

    282章 两位道长的发家之道 (第1/3页)

    自去岁血染京城、声名大噪后,锦卫也非往昔之锦卫。

    他们更明确了自己的功能职责所在,所部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除设于禁宫内的卫所外,另在城内增设了左、右卫所,分别位于东西二市里,故又称东卫和西卫,做为锦卫在宫外的枢机,以进一步规范了锦卫的职事。

    所以就目前的锦卫而言,想要打探清楚一件天子亲口交待的事情,并不会有太大难度。

    仅仅两日,锦卫就递回来了第一个情报。设在斜谷和黄龙山的几处炼硝的道观内,所练硝石均输运往了禁宫,并未有丝毫外泄。

    最担心的情况并未发生,李晔稍稍松了口气。

    仅过一日,锦卫又递进来详细情报。道观炼硝,会先雇当地农户进山采土,再挑至道观里来售卖,按担记,一担土十文钱。随后炼制硝土的过程均在道观内进行。

    锦卫另从道观内打探出来,整个炼制过程极其繁复,共有大大小小二十来道工序,而其中最紧要的几步——将含硝的卤水结晶为粗制硝石,只有两位道长及他们的几个亲传弟子知晓,也只能由他们亲自调配,其余观内道士皆不得参与。

    听闻此处,李晔难免起了疑心,因为他曾与两位道长亲自交流过制硝工艺,无论怎么算,都不需要二十来道工序,方能将硝土提制成硝石。

    李晔另问了句:「硝石运进宫里时,如何计价?」

    「回大家。」张公雷答,「以斤计,每斤千五百钱。」

    李晔又问:「他们收硝土时,一担多少斤?」

    「道观所用计价的竹筐较寻常大,一担有近百斤。」

    一担硝土百斤,只出十文钱,而一百斤硝土至少可练出两三斤硝石,转手卖给宫里,便可收入三千多钱。

    这便是那两位道长的发家之道,堪比两只亏空宫廷钱财的蠹虫。可恨的是他们还经常向自己哭穷,自己竟听信了他们的话,给他们拨了不少钱财和绢帛赏赐。

    据此也不难知道他们为何要把制硝工序设置得如此复杂,以及紧要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