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鳐鱼”?“幽灵”?

    第1141章 “鳐鱼”?“幽灵”? (第2/3页)

闻名遐迩。

    该型炸药的诞生,也为包括导弹、HE装置等一批武器装备的效能提升、小型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与上一代炸药之王HMX相比,CL-20含能密度高8%~10%,燃速是其两倍。

    也就是说,CL-20就是一个BUFF,无论是叠加在哪一类武器上,都能得到增益赋能的作用。

    其实这种物质并非红方首创,蓝方对它并不陌生。

    1987年,蓝方首先合成了CL-20,被誉为“炸药合成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CL-20作为目前已知的,能够实际应用的能量最高、威力最强大的非核单质炸药,是一种划时代的全新高爆军用炸药。

    这玩意虽然好,但合成却不稳定,蓝方一直在技术上没能降服这种新型炸药。

    由于CL-20的制作是利用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将一种叫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的物质转化为CL-20。这种转化过程非常快速和高效,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并且没有副产物和废物。

    这种新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使CL-20的冲击稳定性提高了五倍,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

    冲击稳定性是指炸药对外界冲击或撞击的敏感程度,越低越好。

    如果冲击稳定性太高,那么炸药就很容易被意外引爆,造成危险和损失。

    而如果冲击稳定性太低,那么炸药就很难被正常引爆,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因此,冲击稳定性是衡量炸药质量和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最近几年,红方科学家们通过纳米技术成功地将CL-20的冲击稳定性从原来的2.5千克·厘米提高到了12.5千克·厘米,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

    “鳐鱼”这款无人潜航器携带的这枚鱼雷弹头里就装在了混合了CL-20的新型高爆炸药,因此才能做到一发将DDG-85的舰艏一侧炸开一个大洞,连管损的机会都没有。

    正在这些“鳐鱼”在海中徜徉的时候,红方的联参部内,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一阵欢呼。

    “鳐鱼”成功了!

    而且那仅仅是DDG-85运气不好遇上的第一条“鳐鱼”。

    在面前的大屏幕上,李正能看到多达数千条的“鳐鱼”在宫岛前方通往绿方控制区、黄方本土等地方沿线海里游动。

    每一个小绿点,都代表着一条“鳐鱼”。

    当然,要形成密不透风的拦截网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数千条鳐鱼分布在不同的航线节点上,这是一道猜谜题,让蓝方猜谜。

    走哪?

    哪个方向没“鳐鱼”?

    这就只能放蓝方慢慢答卷了。

    也许等他们答完,黄花菜真的凉了。

    西太。

    联合舰队的最前方,DDG-65号驱逐舰战战兢兢以18节的速度在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