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流求

    第一百三十四章 流求 (第1/3页)

    翌日大庆殿朝会。

    三司使张方平上奏曰:“官家,臣奉命与王尧臣、王守忠等人总皇佑四年天下财富收入,凡金银玉器丝帛等皆在其数,共计一亿两千六百二十万贯,然而国库现存不过800万贯。”

    包拯上奏曰:“官家!臣观大宋之弊端,在乎三路,而河朔为甚,冗兵耗于上,内则至国库亏空,外则至生灵困敝,朝廷每岁税收不减,然则剩余了了,故臣建议官家对于裁撤禁军一事,应该早作决断。”

    韩琦上奏曰:“官家!近几年来,屡次拨款内藏库以贴补国库,然则如此一来,内藏库迟早耗光,待那时,官家又将何以拨,故臣附议裁撤禁军。”

    朝廷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在商议裁撤禁军之事,但裁撤容易,妥善安排就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赵祯问道:“韩卿,现今开封府排除上四军还有多少禁军?”

    韩琦回道:“回官家,开封排除上四军六万人,以及年前派往广南南路的一万人,现今还有四百五六指挥,共计22万人左右。”

    枢密副使王尧臣上奏道:“官家!若按照太子之法,裁撤五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禁军者,这22万人总共得裁撤近四万人,如果再对体质进行挑选的话,那么总计需要裁撤近六万人。”

    “朝廷可有什么法子遣散这六万被裁撤的士卒?”

    赵祯问道。

    庞籍出言道:“官家!现今国库不足八百万贯,朝廷还需要不少开支,若再拿出一部分钱财来安置这六万士卒及其家属,只怕国库将难以负担。”

    “太子!裁撤禁军之事,是你提出的,对此你有何良策?”

    赵祯想着也不由得头疼,他的内藏库虽然还有些钱财,但若事事都拨款,只怕很快就会消耗光。

    赵昕笑道:“父皇!我大宋其实还有一地,安排近百万民众绰绰有余。”

    “太子莫不是说广南南路?”

    赵祯反问道。

    “父皇!儿臣所言的并不是广南南路,而是更为富饶的流求。”

    赵昕回道。

    “曾卿,素闻你博览群书,今日给朕说说这流求吧!”

    赵祯朝着曾公亮问道。

    曾公亮想了一下,起身回道:“官家!三国时,吴主孙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