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老酒爆肝三合一(6520字)

    第460章:老酒爆肝三合一(6520字) (第2/3页)

容人之量,如果子婴诚心归降,项羽还真就未必会杀他。

    至于火烧秦王宫大火三月不灭,这种事也就能糊弄糊弄天真的小孩子了,什么燃料能烧三个月都不灭?反正木头是肯定做不到,三个月不灭大概也只能烧油田了。

    而且考古挖掘阿房宫也没有被火烧的痕迹,只是后人根据阿房宫没了这一种说辞脑补出来的。

    至于其他的秦国宫殿为什么没了呢?有一部分毁于战火是肯定的,但必定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年久失修自然坍塌。项羽入咸阳的时候,咸阳宫就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木制建筑的寿命差不多到尽头了。

    史书记载,萧何在进入咸阳之后不贪女色,专门把咸阳内的珍贵典籍都收藏了起来,而且后来也根本就没还给项羽,都用于汉朝治理国家了。而且项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不会不懂典籍的珍贵,反倒是刘邦有明确的辱文记载。

    五、杀义帝

    疑点1:项羽本已经在鸿门宴之后控制住天下局势了,为何要平白给自己增添一个领导呢?封什么义帝?又凭什么封芈心为义帝?芈心是天下诸侯的领导吗?很显然不是,和芈心同级的就有赵王歇、韩王成、燕王广等等。

    所以这个芈心封义帝极有可能是刘邦等人力荐的,而项羽当时又挂着楚国上将军的名号,芈心又是项梁所封,项羽被道德绑架不得不封。

    项羽是个十分要脸的人,很在乎自己的形象,所以才会让刘邦、芈心等人钻空子。

    但是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为何要先封芈心,后杀芈心呢?难道真就没有理由不封芈心吗?

    封芈心的时候怕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杀义帝的时候就不怕了?有这狠辣的劲,为何不直接在鸿门宴杀了有大功的刘邦?

    现代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谁获利谁就有嫌疑,有义帝这个超然于诸侯王之外的特殊存在,包括刘邦在内的各路诸侯都没办法再称帝了,必须得等到芈心死掉才有可能。

    另外,古人也不是傻子,谁都希望芈心死,但是谁又都知道杀芈心这个义帝肯定是要犯众怒或者给别人讨伐的借口。

    那么项羽有可能想不到这点吗?项羽麾下的范增等人通通都想不到吗?

    而且义帝就在项羽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义帝死在项羽手中,项羽百言模辩。

    历史上记载的义帝芈心是被谁杀的呢?并不是项羽,而是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这三个人。

    但是这三个人却都投降了刘邦,在项羽和刘邦大战的关键时刻要么倒戈一击,要么按兵不动,他们要是有礼义廉耻觉得杀义帝不对,为何不在杀义帝之前就反了项羽,保护义帝离开?刘邦既然能收买项伯,为何不能收买别人?

    义帝一死,刘邦立刻就公告天下讨伐项羽,一帮期待芈心被别人杀死的诸侯们群起响应。

    这其中的逻辑可能有点复杂,我相信邦吹是绝对想不明白的。

    包括杀子婴在内,子婴不死,秦人始终有复国的想法,但是刘邦却假惺惺的封芈心为相,但是他心里巴不得子婴死于非命,最好是死在项羽手中。

    纵观秦末汉初这段历史,扫除统一天下障碍的人都是项羽,最终得利的却是刘邦,神助攻啊?

    这里面的阴谋细思极恐。

    六、北上平齐、赵叛乱。

    项羽分封天下是按照功劳封的,齐国田荣在反秦过程中没什么功劳,也没有去咸阳,赵将陈余被张耳夺了兵权,在此之前又在邯郸葬送了40万赵军,项羽只封了他一个侯。

    这两个人心生不满,又头脑简单,带头兴兵讨伐项羽,正合了刘邦等人的心意。

    项羽天下初定,正是稳定各路诸侯奋力发展的时期,结果田荣却在这个时候起兵反叛,而刘邦也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攻打关中。

    偏偏项羽封的另外两个齐地王莫名其妙的被田荣给秒杀掉了,项羽不得已先出兵攻打田荣,心中早已恨透了田荣。

    田荣自然是负隅顽抗,军民拼死守城,让项羽打的很艰难,破城之后齐军投降,这些杀楚军杀到手软的齐军降兵能信吗?

    而且杀掉田荣之后,齐国还有田都,项羽急着去平定赵国陈余和刘邦等人,又哪有心思留在齐国?

    项羽只能再扶植一个齐国人上位安抚齐国百姓,快刀斩乱麻干掉可能反叛的齐国人,但项羽还不至于糊涂到连擒杀田荣的百姓都不放过。

    至于为什么史书上会这么写,无脑之人肯定想不明白的。

    赵国夺取陈余兵权的塑料花兄弟张耳也是个阴险小人,他早就和刘邦有交情,而陈余又是个脑残,项羽封了张耳为王,只封陈余为侯,陈余就不干了,连着项羽一起恨了起来。然后又被刘邦骗主动攻打项羽,后来发现被骗之后又反过来打刘邦。

    所以陈余和田荣这两个傻叉带头反叛项羽,打乱了项羽的缓称帝之计,为刘邦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然项羽把刘邦关在汉中那个四面都是山的地方,想打出来有多难?项羽不去打田荣,刘邦也不敢出汉中。

    七、离间项羽

    古人就那么没脑子容易被一顿饭和敌人的说辞给离间了吗?

    实际上根本不用陈平离间,项羽这边就已经不准备重用范增和钟离昧了。

    范增是因为年纪大了,起兵的时候就七十多岁,楚汉争霸后期更是接近八十岁高龄,就保养的再好脑子能不糊涂?不老年痴呆就不错了,项羽敢随便用?让范增回家养老才正常吧。

    钟离昧则是因为受了韩信的牵连,当初韩信是钟离昧举荐给项羽的,他和韩信是至交好友,项羽也是看在钟离昧的面子上没有杀韩信,因为范增曾经建议过项羽韩信这种人不重用就杀掉。

    但是钟离昧依旧是为项羽奋战到了最后,为什么?

    八、垓下之战

    项羽为什么会混到垓下之战的局面呢?这就得说说项羽的三位大司马了。

    第一个大司马,龙且武力足够,也忠于项羽,但是狂妄自大,在齐国中了韩信的水淹之计,一战葬送项羽二十万主力。

    第二个大司马曹咎,项羽出征齐国的时候嘱咐他,只需固守城池等项羽回来再对付刘邦。

    结果这位枉顾项羽的命令,擅自出城迎战,中了埋伏全军覆灭,又葬送了十万楚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