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马鸣风萧萧,少年正扬刀 第二百一十一章 渤海兴兵

    第七卷马鸣风萧萧,少年正扬刀 第二百一十一章 渤海兴兵 (第2/3页)

机立断,集合大军开赴灞水以北,与萧元彻全力决战!更严令不可动摇军心,再有持不战论调者,绝不轻饶。

    主公决心既定,主战一派,以审正南、郭涂为首皆欢欣鼓舞,更银自身计策得主公赏识,一时之间得意忘形,在祖达授和田翰文前耀武扬威、嚣张跋扈,更极尽挖苦讽刺之能。

    祖达授其人恬淡无争,但心智坚定,自然对审正南、郭涂等挑衅视而不见,默默隐忍,心中却筹划着一个大的计策。

    可是田翰文性情刚直且豪烈,眼见宵小得势,在其眼前狺狺狂吠,如何能忍?

    于是每日跪在沈济舟的大将军府门前泣血相告,陈述自己的观点,希望主公沈济舟听之,信之。

    时间日久,风声日甚,渤海州望海城中皆知田翰文每日泣血长跪,而沈济舟却刻薄少恩,不来相见。

    领兵长史郭涂,本就气量狭小,更乃阴诡小人也,怕这田翰文整日如此,万一打动了主公沈济舟,那自己首倡出兵之功便会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郭涂日夜反侧难眠,如鲠在喉,几成其心腹之疾也。

    于是,郭涂瞅准时机,阴告于沈济舟,言说田翰文此举乃沽名钓誉,博得同情之举也,更是不顾主公颜面,招致天下人对主公议论沸沸,多有不敬之词也。

    沈济舟本就最在乎声誉,自己的出身又是四世三公,惜声名如鸟惜羽翼,故而闻听郭涂之言,冲冲大怒,下令长戟卫将田翰文关入望海城死牢之内,待大军得胜凯旋之后,再放其出狱,当面问他是否知错。

    田翰文就缚当日,眼中泣血斑斑,大骂郭涂小人,暗进谗言,误君误民,更矛头直指主公沈济舟偏听偏信,毫无主见,沈氏江山必丧其手。

    田翰文被执于天牢的路上,仍大骂嚎哭不止,形状凄然。

    又有军卒报于沈济舟田翰文中伤之言,大将军沈济舟深恨大怒,按剑而起怒道:“今日必亲手结果了这狂妄腐儒的性命!”

    幸有近旁审正南者,虽与田翰文、祖达授政见不合,却正直不阿,出言久劝道:“田翰文虽言行无状,但一片心皆为主公计,主公此时处死了他,必使天下忠直之士寒心也!”

    沈济舟这才按下怒气,却仍旧余怒未消道:“待大军得胜返回之后,再看此僚何如!”

    诸人散去后,郭涂不满审正南出言维护田翰文,故入其府,质问道:“今日若不是审公,那田翰文必死也!”

    审正南正色回道:“我今日所言,乃惜才,亦乃一片公心也,如今田翰文身陷囹圄,郭涂兄何必赶尽杀绝?”

    郭涂冷笑以对道:“斩草不除根,审公就不怕田翰文复起之时,乃你我丧命之日么?”

    审正南讥道:“便是来日有此下场,正南亦不效郭涂兄小人谗言之举也!”

    由此,审郭二人方始结怨。

    春四月初,渤海州大军集结完毕,校军场内,旗幡飘荡,飞虎旗、飞豹旗、飞熊旗、飞彪旗迎风招展,如大海生波。

    将士昂扬,骑兵凛凛,步兵纠纠。

    沈济舟负手于点将台上,一时之间豪气顿生,朗声向数十万大军道:“今日与国贼萧元彻一战,不尽全功决不收兵,清君侧,诛逆萧!”

    “清君侧,诛逆萧!清君侧,诛逆萧!清君侧,诛逆萧!......”

    大军齐呼三声,气壮山河。

    沈济舟往左边看去,渤海四骁将:文良、颜仇、张蹈逸、臧宣霸神情肃穆,垂手站立,不动如山,除此之外,部将淳琼、高桓、蒋封、方晖等皆盔明甲亮,肃立主将之后,武将其势雄浑,虎威不容侵犯。

    再看右边,谋士者,将兵长史审正南、领兵长史郭涂、从事段攸之、纪沾等皆满眼庄肃,风采翩翩,气度浩浩。

    自己身后三个儿子,长子沈乾、次子沈坤、幼子沈璜皆神采奕奕、摩拳擦掌,看向自己的眼神皆与有荣焉。

    沈济舟顿生壮怀激烈之感,仿佛此刻便已君临天下,万民归心了。

    只是,他心中亦有疑惑,为何所有文臣武将皆在侧,为何独独不见别驾司马祖达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