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 以后可以造先进的螺旋桨

    第两百二十七章 以后可以造先进的螺旋桨 (第2/3页)

干嘛?

    “他还带了一些礼物,大部分是食物。”

    “好吧,让他在外面等我。”

    听说来人带了礼物,还是食物,格奥尔基终于心动了,现场这个烂摊子怎么处理,他也心中没底,所以现在,还是先出去看看。

    但是,等到他出去之后,就被震惊到了。

    别人带礼品,也就是左手右手拿上一些而已,这次的卡尼舍夫斯基带礼物,居然直接开了一辆车过来,卡玛兹的货箱里面,满满的都是礼物?

    “喂,格奥尔基厂长,见到您很高兴。”卡尼舍夫斯基说道:“我是负责一个荒废的码头,看守那些核潜艇的,以前我们在一起喝过酒,伱还记得我吗?”

    格奥尔基点点头:“是的,我记得你,你怎么带这么多礼物?这些,全部都是送给我的吗?”

    “是的,不过,这些礼物不是我的,而且这位先生送给您的。”卡尼舍夫斯基说道:“这位是秦,他和莫斯科的一些人关系很好,和咱们舰队的领导也很熟。”

    “见到您很高兴,厂长先生,我是来这里收破烂的。”秦涛热情地伸出了自己的手来:“不知道你们这里有什么破烂?我很乐于效劳。”

    收破烂?

    格奥尔基有些好奇,这种职业,好像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吧?

    但是,看看满车的礼物,格奥尔基就有些眼馋。

    “你们要收什么破烂?”

    “格奥尔基厂长,您的脸色不太好啊,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卡尼舍夫斯基说道。

    格奥尔基赶紧摇头:“没有,没有,一些小事情。”

    “哦,小事情就好。”卡尼舍夫斯基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如果是大事的话,一定要和我们说,尤其是这位秦,在我们这里,神通广大,可以帮上很多忙。”

    “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时代在呼唤和平,所以,这里以后的军舰建造数量,会逐渐减少的。不过,多亏了你们是建造水面船舶的,如果要是建造核潜艇的话,估计得裁员了。”秦涛感慨了一句。

    波罗的海造船厂,建立于1856年,红色帝国崩塌之后,它会成为大毛这里唯一能建造最大排水量为10万吨级商船的船厂。

    在现在的时代,老毛子所有的核动力破冰船和核动力水面舰艇都由波罗的海造船厂总装生产的,同时,这里也拥有大量的商船建造经验,各种油轮,天然气船等等,都是在这里造出来出口的。

    除了这些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配套生产能力。所生产的船舶配产品主要包括船舶螺旋桨、轴、锅炉、热交换器、各种配件、模块化舱室、船用家具和用户订制设计的特种船用木制品等等。

    当初,在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建造的时候,就有人提议在这里建造。等到红色帝国崩塌之后,大毛肯定该后悔当初没有多留一个心眼了。

    实际上,红色帝国在几十年的存在时间里,还真是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们是全局布置的,所以等到分家之后,二毛接收了大量的军工产业,只可惜,最后还是被西方给忽悠瘸了。

    现在,铺垫已经做好了,就剩下最后一步忽悠的工作了,这工作,当然得由秦涛来完成了。

    听到了秦涛的话,格奥尔基一愣:“核潜艇的造船厂,以后要裁员?”

    “对啊,您想想,世界已经要和平了,冷战马上要结束了,我们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核潜艇?现有的核潜艇就足够用了,新开工的核潜艇会很少,对了,你们也在给核潜艇提供配件吧?尤其是螺旋桨,前几年,这件事还闹了个沸沸扬扬,全世界都知道。”

    “是啊。”格奥尔基一脸苦笑:“唉。”

    “老兄,你到底是怎么了?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或许咱们还能帮忙解决呢!”

    “唉,就在你们来之前,其中一台机床报废了!”这件事是藏不住的,这么大的事情,总得向上汇报,所以,格奥尔基就忍不住地说了出来。

    当一个人面临难题的时候,旁边的人只要循循善诱,就一定能从这个人的嘴里套取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毕竟,人总是需要感情的宣泄的。

    “报废了?”两人脸上的表情也都是一惊:“怎么可能会报废呢?是生产事故吗?还好,还好,还好。”

    好?这有什么好的?

    “如果要是前些年,估计得有人被送上法庭,流放西伯利亚都是轻的。但是现在,我们国内正在进行着改变。现在,我们可以向世界放出善意去,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了让世界不再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下,我们主动报废了一台数控铣床,减少我们核潜艇的生产数量。”按照秦涛教的说法,卡尼舍夫斯基开口说道。

    “没错,就是这样,你们将这台数控机床报废之后,还主动卖了破烂。”秦涛说道:“我愿意高价收购,这个破烂,值十车的物资,只要你们点头,我很快就会让人运来十车物资。”

    反正那艘浮船坞上还有不少存货的,足够买通眼前的人了。

    这算是双手准备了。

    一方面,给了对方台阶下。

    不就是一台数控机床吗?我们是为了世界和平台,主动自断手臂的,我们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

    另一方面,又有利益。

    任何的厂子都不乐观,因为现在全国都在混乱,如果能用这台数控机床换十车生活物资的话,那全厂的工人都得感激厂长,都会支持这样的交换的。

    “可是,海军方面呢?他们不会饶恕我们的!”格奥尔基还在犹豫。

    “具体做这件事的,是车间负责人,又是不您,您这样上报之后,要求那个车间主任签名,不就行了?”

    最后上头追究下来,得有个背锅的。

    那个可怜的昏迷过去的瓦里西,当这个背锅侠是最合适的,毕竟,发生生产事故的时候,瓦里西就在现场,现在,给他这样一个大帽子戴上去,他必须得签字,万一要是被舆论宣传起来,瓦里西或许还能逃过一劫的。

    至于秋后算账,那就不是大家要考虑的了,先过了眼前的难关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