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 (第3/3页)

    张工点头:“如果是反辐射导引头的话,那我们倒是可以做出来,不过,我们要打的是航母,如果用了反辐射导引头,那可能会很容易打中宙斯盾战舰。”

    航母上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但是,这些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波都不是很强,最强的是宙斯盾,那四面相控阵雷达,在反辐射导引头的眼里,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既然容易做出来,那咱们就先把这种装置做出来。”秦涛说了一句。

    “为什么?”

    这下连武胜利都好奇了。

    “打不着航母,打宙斯盾也行啊,等到做出来之后,咱们来个测试,至少也能验证咱们的弹头变轨控制没问题啊。”秦涛说道:“饭要一口口吃,活要一点点干,这样一年之内就把它搞出来,到96年的时候,咱们就能测试一次了。”

    武胜利皱起来了眉头,这已经不是秦涛第一次提这个时间期限了,秦涛说什么国产的先进反舰导弹,也是要在95年试射,96年装备到导弹艇上,现在,这种反舰导弹导弹,也说要试射,这是有什么目的吗?

    联想到秦涛数次的当预言帝,这种说法就更让人心中不安了。

    “涛子,96年会发生大事吗?”

    秦涛一震:“当然不是,这个数字很顺利嘛,没别的意思。对了,我还有一个新的想法。”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自己这个老丈人也真是的,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现在,秦涛也只能遮掩过去,而且,他还真的有想法。

    “秦总请讲。”黄老开口说道。

    秦涛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要提出来的东西,黄老很好奇。

    “飞咱们钱学森弹道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秦涛说道:“以后,就算是对面搞什么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也绝对防不住我们这种武器。”

    钱学森弹道!

    以祖国的航天之父命名的弹道,当然是相当高大上的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为满足小胡子“跨过大西洋轰炸美国”的设想,就曾设计出一种名为“银鸟”的飞行器。这种飞行器靠火箭发射,冲出大气层之后,就会用特定角度再入大气层,然后在大气层中滑翔,甚至和打水漂一样,还能被大气层反弹出去,然后继续进入大气层,这种装置的设想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是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雏形。

    当时还在美国的钱老,在研究从德国缴获的技术资料后提出,只要有足够先进的热防护技术,就能让飞行器在特定的高度层以高超声速持续滑翔飞行。根据这个理论,钱老设计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弹道,也被称为“钱学森弹道”。

    不过,这项工作一直都处于理论研究之中,毕竟技术太复杂,而且还用不到。

    弹道导弹走的还是普通的弹道路线,在起飞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轨道。

    但是,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开始落伍了。

    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是,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追求绝对安全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开始研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试图要拦截任何飞向他们国家的导弹,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建立好的战略平衡被打破。

    如果想要照猫画虎,跟着一起搞导弹防御,那就会被拖下水,这种东西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

    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研究怎么突防,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弹头可以在大气层能滑翔几百公里,还能随时改变弹道,甚至横向机动就能超过五百公里,这样,任何的防御武器都拦截不住,以后将会成为我们的倚天长剑,不仅仅能打击敌人的航母编队,还能攻击敌人的陆地目标。”秦涛说道:“这种飞行器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所以,我建议从现在就开始。”

    东风-17导弹是直接就暴露在外面的,看上去很是壮观,而其他的导弹呢?完全可以罩在壳子里,对方原本还以为是普通的导弹,结果飞过去之后,可以滑翔飞行!

    所谓的导弹防御,是相当困难的,计算好了各种弹道,然后精心设计在空中相遇,在拦截弹发射之后,目标突然拐弯了,到时候,看他们怎么追!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如果带发动机会非常困难,我们可以研制不带发动机的版本,只要滑翔就够了,而为了能滑翔得更远,我建议采用乘波体。”

    既然说起来了,秦涛就彻底的放飞自我了。

    这种飞行器有两种,比较容易的是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体,它的容积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制导设备和战斗部等,投送效率比较高,同时设计也相对简单,但是它的升阻比性能低,滑翔能力差。

    比它性能高的就是乘波体,这种外形更加的科幻,滑翔性能优秀,但是它是复杂的多曲面结构,对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飞行器热管理等要求极高。

    兴之所至,秦涛干脆唰唰地在图纸上画了一张草图,东风-17的战斗部,直接戳在外面接受过多次检阅的,所以,秦涛能很容易地画出来。

    等到这漂亮的外形画出来,专业搞导弹的人士都被惊到了。

    “都说秦总是个天才,总是能搞出各种创意来,咱们原本还不相信,现在,咱们服气了,秦总,你们明州集团,要不要专门搞个航天的分公司?”

    这原本好像是个开玩笑的话,但是,秦涛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还真的点头了:“可以啊,等到以后国家放开了,可以让民营资本进入了,咱们明州集团也搞个专门的海上发射公司,作为你们的补充。”

    “那我们以后可是要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

    “都说了不是竞争,是补充,我们的方向不同,我们要搞的话,就搞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小火箭。对了,老毛子的火箭技术不错,咱们航天领域里,有没有弄回点老毛子的技术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就很不错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