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降的好处很多但还是不降

    第二章 投降的好处很多但还是不降 (第2/3页)

远,当时不知道哪位将领适合来此地驻守,是我和茅止生一起向孙督师推荐的满中军。”

    袁崇焕一面说,一面在心中默默计算历史节点。

    茅止生即是茅元仪,既然孙承宗已经被排挤去职了,那茅元仪理应随之被削籍,尔后告病南归,此时自己唤其表字,应该不算失礼。

    “那会儿孙督师格外看重你,镇守山海关时,就破格提拔你担任副总兵,我和茅止生还怕孙督师觉得你来驻守宁远是大材小用,马世龙他们倒怀疑你能力不行,是孙督师力排众议,将你派到了这里。”

    一提起孙承宗的任命,满桂的神色顿时肃穆了起来。

    袁崇焕又转回来去看祖大寿,“孙得功那个……”

    袁崇焕一句现代特色国骂到了嘴边,又停住了。

    想想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到底是进士出身,不至于一开口就是脏话。

    祖大寿倒是很上道,见状就替他骂了,“孙得功那个畜牲!”

    袁崇焕接口道,“对,那个畜牲东西和奴酋暗通款曲,把王化贞给算计了,广宁之战的时候,王化贞让他作先锋,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熊廷弼派出刘渠去支援,你当时跟祁秉忠前往前线会和。”

    “结果那个畜牲刚刚在平阳桥碰上后金,一枪没发,就直接逃了,他带的那前锋一溃散,把赶来支援的刘渠和祁秉忠都给害死了,我军全军覆没,他那个畜牲倒好,王化贞一走,他眼睛都不眨地率兵民出城迎奴酋入驻巡抚署,对着奴酋三呼万岁,美滋滋地当奴才去了!”

    “你就不一样了,祖中军,当时那么多人,死的死,降的降,就你是条汉子,奴酋占了广宁,你就带着你的部队避退觉华岛了……”

    祖大寿忙道,“不是‘避退’觉华岛,是‘败退’觉华岛,袁臬台,你别总给我戴高帽。”

    袁崇焕不觉又笑,祖大寿这种手下有私军的边将,到了明末颇有逐渐“军阀化”的趋势。

    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往往一打敌众我寡的硬仗就出人不出力,不是败走避退,就是干脆按兵不动。

    如祖大寿先前所言,要不是碍于孙承宗对他的器重,他咽不下孙承宗被阉党排挤离职的恶气,他完全是可以趁着广宁惨败的时候,跟着孙得功直接降了后金的。

    不过袁崇焕并不因此在祖大寿面前说他的难听话。

    一是因为他现在确实要得到祖大寿的支持,二是因为现在他怎么看待祖大寿,后世人也怎么看待袁崇焕。

    祖大寿合该投降的外因,他袁崇焕在历史上也一个不少地全沾上了,他们俩是难兄难弟,本就该惺惺相惜。

    袁崇焕这般想着,也唤了一声祖大寿的表字,“复宇啊,我没给你戴高帽,不是我说你是条汉子,是孙督师说你是条汉子,孙督师知道你的难处,后来他修建宁远城,不是特地把你从觉华岛调上来负责防御工事吗?”

    祖大寿的神情也变得庄重了起来。

    袁崇焕接着道,“一开始你觉得咱们守不住这儿,还特地把宁远城的城墙给修薄了,后来我和满中军来了一看,还同你一道重修了一遍。”

    “我记得那时,嗳,满中军可以作证啊,别人说要镇守宁远,你是一点儿不相信,唯独孙督师说要守宁远,你重新修墙的时候,比谁都积极。”

    “即便现在孙督师已经去职了,但是如果孙督师刚刚一走,咱们就把他先前精心督建的宁远城拱手让给奴酋,一个个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那咱们跟孙得功那个畜牲东西,又有什么两样?”

    袁崇焕这一番话说罢,窗外忽而又刮过一阵狂风,将门户拍击出比先前更惊心动魄的响动。

    他知道宁远之战能打赢,除去袁崇焕的确勇气可嘉,敢于迎难而上之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孙承宗在辽东遗留下来的这一笔宝贵精神遗产。

    孙承宗人虽然不在这里,但是影响力还在,只要能合理利用孙承宗在辽东将领之中的凝聚力,让大家团结一心地守住宁远,实则并非难事。

    袁崇焕打完这一通感情牌,眼眶也随着说出的话语不自觉地发热。

    他定了定心神,又道,“倘或此战我等可取胜,孙督师或许会……”

    袁崇焕说到这里,不免支吾了起来。

    历史上的孙承宗后来确实又被重新起复,且又被委以重任,但这已经是崇祯皇帝登基、除去魏忠贤以后的事了。

    现在就下定论说孙承宗能官复原职,似乎为时过早。

    不料他一说起朝政形势,在座三人个个都比他悲观。

    何可纲道,“咳,这话不说也罢,孙督师辞职归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再者说,陛下对孙督师是够好的了。”

    “孙督师回家养病,陛下特加光禄大夫之衔,恩荫一子世袭中书舍人,可谓是皇恩浩荡,局势败坏到今日这个地步,总不能全是陛下的责任。”

    何可纲的言论一出,袁崇焕顿时就是一个倒噎。

    他心想,孙承宗为大明可谓是尽心竭力,这两代帝师,最后才落一个荫官,这竟然还能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