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衣大炮适合不适合守城

    第十三章 红衣大炮适合不适合守城 (第3/3页)

科学用炮的想法当然是对的,但是按照明末的客观条件来说,要达到这个“符合科学”的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喇嘛开口道,“茅元仪临走之前,把炮车都给造完了,我那意思就是啊,既然洋炮都给配上洋车了,那就不怕震塌城墙嘛,这宁远城城墙是袁臬台亲自督造的,坚实无比,只要火炮手运用得当,如何会轻易塌陷?”

    满桂道,“茅止生虽然造了炮车,但是他只试验过大炮平发的效果,从没有试验过从城楼上往下开。”

    王喇嘛道,“我听说洋人的那海船也不是艘艘都钢筋铁骨,大多数还是用木头造的,这大炮搁在洋人的海船上去用,都不会把洋船凿穿,难道一搁在大明的城墙上,便反而能把中国的城墙给震塌了吗?”

    满桂失笑道,“打仗要实事求是,光讲究大国国威是没有用的,咱们大明就是有再大的国威,这宁远城内不还是拢共只有两万人,抵御金军的不还是只有这一堵城墙吗?”

    袁崇焕问道,“那假设咱们不用红衣大炮,还可以用什么武器呢?”

    满桂答道,“地雷、火焰喷筒、击贼神机石榴炮、单级多发火箭,反正最好是用这种轻便灵活,容易运输,便于制造的轻型火器。”

    “这些火器虽然精确度不如红衣大炮,但是杀伤面积大,震慑效果强,对人畜影响大,最能抵消八旗骑兵和弓箭的优势。”

    袁崇焕道,“那咱们现在时间不够,一下子造不出来这些火器。”

    满桂听懂了袁崇焕的潜台词,“所以袁臬台也赞成用红衣大炮。”

    袁崇焕道,“嗳,是。”

    满桂道,“倘或你真要用,那我也拦不住,反正最后如果出了问题,那也是你袁臬台承担责任嘛,我是提醒过了,我的责任已经尽到了。”

    袁崇焕笑道,“满中军,你不要这样说嘛,大不了鞑子进攻的时候,我亲自站在城头指挥火炮手,就算红衣大炮真把城墙震塌了,那也是我的责任,我该上吊就上吊,该下狱就下狱,跟你没关系。”

    满桂盯着袁崇焕瞧了一会儿,有这么一瞬间,他的心里略过了一丝疑惑。

    现在的袁崇焕简直与从前判若两人,从前的袁崇焕绝不会用这种讨好的语气对手下武将低三下四地征求意见。

    满桂深吸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道,“这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前两天的邸报你看了吗?孙初阳听闻奴酋率兵来围宁远,特意上疏陛下,请用西洋铳台法,并言道,西洋之铳,若用之平地,万一不守,反籍寇兵,自当设台。”

    “城墙震塌了倒没什么,宁远城不守,对我来说,那也没什么,可是如果这红衣大炮为后金所得,并被奴酋用之于来攻打我大明,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先前李永芳在辽沈之战中用重金贿赂火炮手袭击川军,用的就是沈阳城中咱们自己造的大炮。”

    “而倘或咱们不用红衣大炮,就算宁远城失守了,大炮落在奴酋手里了,以鞑子的眼界,顶多就把大炮熔了,重新造点马蹬啊头盔啊什么的,反正他们缺铁嘛,洋人的大炮他们又不会用。”

    袁崇焕不由在心里赞叹孙元化和满桂的先见之明。

    满清入关后之所以能快速平定南方,其原因之一,就是清军在皇太极时期就掌握了重型火炮的运用技巧。

    明末有名的江阴守城八十日,之所以仅仅只有八十日,就是因为清军有了大炮,能依靠大炮的威力才攻入城内。

    更进一步地说,倘或清军没有大炮,南明政权即使再腐烂不堪,说不定还能靠各路军阀在名义上与清军划江而治。

    后金在文明程度上远远落后于大明,如果袁崇焕没有在宁远之战使用红衣大炮,或许后金根本没有渠道去得知这种武器的威力。

    袁崇焕近前一步,拍了下满桂的肩,“你多虑了,满中军。”

    满桂抬起眼,从前的袁崇焕似乎又回来了。

    袁崇焕自信满满地笑道,“咱们昨天不是就讨论过了吗?守住宁远城,咱们就有了政治上的筹码,奴酋不过一跳梁小丑,只要我等应对得当,现下即是平定后金的最好时机,奴酋又何尝能有机会缴获我大明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