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朕是在战斗”

    第二十五章 “朕是在战斗” (第2/3页)

机会攻占朝鲜,自立为王,朕一定会向其称臣,绝不会再叛明称汗。”

    范文程笑笑,分明是不信努尔哈赤,嘴上依旧道,“大汗竟然对李成梁如此得心悦诚服。”

    努尔哈赤道,“朕知道你们汉人不信这些,《三国演义》里那个吕布就因为背叛义父而出名了么,但是朕和李成梁就不是吕布和他义父的那种关系,咳,朕说了你们汉人也理解不了。”

    努尔哈赤的神情十分宁静,他的眉毛胡子已经全白了,一只手上依旧握着那串佛珠,拨弄出“喀嗒喀嗒”的声响。

    他的脸上和声音里都透露出一股超然物外的淡泊,仿佛他讲的已经是下辈子的事了,他这辈子的佛禅已经修到头了。

    范文程细细琢磨着这种因宁静而产生的淡泊,关于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过往,他觉得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范文程的聪明总是用在大事上,小事上他就没那么机敏,他必得将每个细节都嵌合得严丝合缝,才能推敲出正确的结论。

    范文程道,“奴才是理解不了,不过倘或是李成梁在这里,想来也是会劝大汗不要直面西洋火炮的。”

    范文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对努尔哈赤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因为在努尔哈赤眼里,李成梁跟其他汉人是不一样的,汉人是汉人,李成梁是李成梁,汉人不过是一个族群的集合类别,李成梁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所有汉人加起来,都抵不过一个李成梁。

    如果用李成梁的名义都劝不住努尔哈赤,那这就不是范文程在诱骗努尔哈赤了,而是努尔哈赤自己倒行逆施,世界上任何一个汉人来劝都没有用了。

    不料,努尔哈赤却笑道,“怕什么?宪斗,明国已经腐败到骨头里了,什么西洋装备都救不了了。”

    “假设这种西洋火炮当真这样威力无穷,那么之前从抚顺到广宁的那些战役里,明国为何弃之不用呢?”

    范文程道,“或许是因为前几年那些洋人还没有研发出这种火炮。”

    努尔哈赤淡笑道,“所以这次这个宁远城里的袁崇焕用了,就一定会起作用吗?打仗不能照书本,也无关装备,而在乎人心。”

    范文程道,“大汗以为,辽东人人心向我大金吗?”

    努尔哈赤反问道,“难道不是吗?如果不是人人心向我大金,从抚顺到广宁的百姓为何会纷纷迎我金军入城?”

    范文程道,“可那是因为大汗曾经许诺要将田地均分给普通百姓,百姓这才迎我金军,但今时不同往日……”

    范文程说到这里,一向伶牙俐齿的他竟然一时词穷。

    努尔哈赤未必不知道他是利用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赢得辽东人心的,结果他依然硬是将阶级矛盾,强行上升为族群矛盾了。

    这说明努尔哈赤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把因为分田而支持金国的那些辽东“基本盘”放在眼里。

    努尔哈赤见范文程语塞,反而笑了起来,“什么今时不同往日?宪斗,你真是读书读太多了,百姓哪有什么立场?他们说不定根本分不清明国与金国。”

    “据朕所见,百姓根本没有记忆,只知道吃喝服从,欺下媚上,对他们好他们反倒得寸进尺,将他们杀服气了,他们反倒敬你怕你。”

    “所谓的‘人心’,根本不在于正义与否,到时打下了宁远城,我大金照样可以像先前一样,先打着均分田地的旗号劫富济贫,编户齐民,接着再让八旗去圈地,愿意在我八旗旗下为奴者留,不愿剃发易服者便杀。”

    “最后呢,再把那些自以为分了富人田产便可以翻身做主的‘穷鬼儿’一个个揪出来杀个干净,一切就可以服服帖帖,你放心,宪斗,这些百姓是不会反抗的,朕之前在辽东处置‘无粮之人’的时候,就总有人劝谏说朕会引发国中的民变。”

    “其实这是他们不懂百姓的心理,百姓一向信奉弱肉强食,他们只会与强者共情,谁强他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