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为什么明军不去团结老百姓

    第二十六章 为什么明军不去团结老百姓 (第1/3页)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一日,蓟辽督师府。

    袁崇焕坐在桌旁,手执黑子,与人对弈。

    与其对弈者,是朝鲜翻译官韩瑗。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大明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就禁止了一切棋类游戏。

    但是实际上这条禁令的针对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围棋在大明的官僚士人之中依旧蓬勃发展。

    到了晚明,围棋国手不但能得到天子的礼遇,有志于围棋的士大夫,譬如王世贞、冯元仲、过百龄、汪贞度还撰著棋史、棋谱。

    因此围棋在晚明,可谓是名禁实盛,甚至还成功文化输出到了朝鲜、日本。

    所以大明的士大夫和士大夫之间,乃至大明和朝鲜的士大夫之间手谈一局,以作交往,是很寻常的事。

    袁崇焕注意到这位朝鲜翻译官的起因是来自昨天的一次动员会议。

    这场动员会议是基于两个背景来开的。

    其一,则是宁远城外和觉华岛上的军民都已经安全撤入宁远城中,坚壁清野的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

    其二,则是袁崇焕成功对前屯和山海关下达了“将士逃至者悉斩”的军令,同时,哨探报知金军已经到达宁远城东北的首山,离宁远城不足十里。

    这就相当于将宁远城中的全体军民都变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所以会议的参与者从一开始的满桂、祖大寿、何可纲与袁崇焕四人,扩充到了宁远城内所有的文官武将。

    因为这时候已经是铁定跑不掉了,穷则变变则通,蚂蚱们没了各自的算盘,只得同仇敌忾了。

    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他心中的构想,要发动城内的老百姓,给城内的老百姓发武器、发粮食,让老百姓跟军队一起抗击金军。

    袁崇焕会提出这个想法,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他觉得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必胜的。

    努尔哈赤现在这种行为是入侵他国领土,一旦人民被发动起来了,金军则势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当然这是他不能明说的个人理由。

    表面理由他给的是另一种说法。

    他认为,百姓毫无疑问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从前有些人可能还会帮后金,但那是天启三年之前,后金的丑恶面目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

    那时老奴还可以打着均分田地的旗号骗人上当,后面他这个把戏被他自己给揭穿了。

    说是说要均分田地,结果底层百姓喜迎金军之后,分到手的田产还没热乎上一两年,八旗就来圈地建立农庄了,把人都编到旗下当奴才去了。

    本来想翻身做主的人跟着鞑子这么一翻,给直接翻阴沟里了,运气差点儿的,直接被划成“无粮之人”给一刀砍了,被鞑子圈地导致的饥荒给饿死了,喊冤都没处喊。

    大明从前再糟糕,喊冤总是给人喊的,神宗皇帝的时候虽然有高淮乱辽,但是人家高淮顶多是横征暴敛,可没有用“均分田地”的口号骗了人田产之后还骗人性命。

    现在整个大明都知道后金是个充满谎言的流氓政权了,奴酋就是一个大骗子,所以自从孙得功那个畜牲之后,大明再也没有人被成功策反,老百姓都从后金跑出来了,这就是人心所向的大趋势。

    不料,袁崇焕这个来自现代人的提议遭到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反对。

    祖大寿是最实在的,他不跟袁崇焕讲这些家国情怀,他讲现实问题,“怎么能给老百姓发武器呢?老百姓一有了武器,鞑子还没打来,这宁远城就要乱。”

    袁崇焕道,“怎么会呢?你别小瞧老百姓。”

    满桂反问道,“怎么不会呢?袁臬台难道能预测这仗拢共打几天?要是这金军一时不退,围困了宁远城,前屯与山海关又迟迟不发救兵,城内缺粮少食,老百姓手里又有武器,那肯定就乱起来了。”

    “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