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袁崇焕的战前动员演讲

    第三十三章 袁崇焕的战前动员演讲 (第1/3页)

    曹文诏和左良玉下手杀第二头牛的时候,袁崇焕离开了校场。

    一是因为左良玉的身世让他感到悲戚,他到底是来自现代文明社会,一下子直面这样不加遮掩的人间惨剧让他心里发堵。

    他怕他在那儿再多站一会儿,就会再次流下泪来。

    二是因为他觉得他如果走了,左良玉和曹文诏就能定定心心地藏他们的牛血了。

    他二人全然是无功不受禄的性子,不明不白的额外赏赐反倒让他们生疑。

    这不能怪他们,主要是明末这环境就让他们天然地不信任善意。

    他们得了一分好,就得还上一分半才觉得踏实。

    尤其是左良玉,袁崇焕暗自心想,他简直难以想象左良玉是如何坚持到南明的。

    万历年间他失去了他的父母,天启年间他失去了他好不容易打拼而来的军职,崇祯年间他的满门家眷都在兵变中丧生了,到了南明,他唯一一个侥幸活着的儿子又投降了满清。

    他的命是这样苦,这怎么让他相信世界上会有人能对他无缘无故得好?

    袁崇焕在离开后反思了一下,他觉得他从一开始就用错了和左良玉相交的方法。

    他就不应该那么文明温和有礼貌,他就应该跟侯恂一样,一上来就使唤左良玉“行酒”。

    告诉他阉党蹦哒不了几天了,宁远之战一打赢,东林党又有政治资本卷土重来了。

    我知道你左良玉过几年就要跟着侯恂变伯侯了,所以我要在这之前赶快来讨好你一下。

    往后要是有幸改变了历史结局,没被千刀万剐,还可以给你跟侯恂拉拉皮条。

    说不定左良玉更接受这样的行事逻辑,一物换一物,等价交换,袁崇焕原来那样就太虚伪,多吃块肉还讲出那么多门道。

    太阳升到半空的时候,炊烟也跟着升了起来。

    明末官军每日开两顿饭,早饭在辰时,午饭在未时,三军用饭一般都不超过一个时辰。

    这一日却是例外,袁崇焕要作战前演讲,因此决定延长用饭的时间。

    小兵吃的饭,是十个人一锅的大锅饭,配菜是一大块盐菜。

    之所以说是“一大块”,是因为这种盐菜是专门为明军野战准备的,事先就早早制作好的。

    其方法是以三升豉掺以五升盐捣碎如泥状,再捻作成饼状曝晒干,要食用时就剥下一块配上饭吃。

    吃完了饭菜,小兵们又排队领烧饼,烧饼的发放量是每人十个。

    这种烧饼是用炭火烤炙出来的圆饼,酥脆咸香,形状并不大,中间有一个小孔,专门方便士兵穿绳缚扎于腰间。

    这种携带干粮的方法,是当年戚继光征倭时发明出来的,到了明末就广泛应用到各个军中了。

    这种饭菜质量倒是在袁崇焕的意料之内,毕竟官军总不能吃得比普通老百姓还差。

    如果官军在吃喝待遇上还不如老百姓,那愿意来辽东当兵的人就更少了。

    比较让袁崇焕心惊的是小兵的外表和体格,几乎都是黝黑的一张脸孔,矮矮的个子,和瘦到如同麻杆一般的身形。

    现代青年男性那样的白胖高大在此处近乎绝迹,就连满桂和祖大寿麾下的私人家丁都没有一个能达到现代意义上的“健壮”程度。

    袁崇焕甚至都怀疑,在神宗皇帝去世之后,全大明是不是只剩福王朱常洵一个大胖子。

    所以后世才给李自成麾下的农民军编造出“福禄宴”那样的志怪传说,因为胖子在明末本身就稀有得像个妖怪。

    也难怪左良玉和曹文诏能鹤立鸡群,徐敷奏往那儿一站就像个明星。

    就明末官军这兵员素质,如果脱了甲胄集体穿越到现代,恐怕会被误认为是哪个战乱小国偷渡而来的逃荒难民。

    袁崇焕这时就又开始遗憾自己只穿越了灵魂。

    他想他如果把自己那具在健身房里练出八块腹肌的身体一并带到大明,那他就不用这样伤脑筋了,直接立地就成了大明的无敌“兵王”。

    小兵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