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袁崇焕的战前动员演讲

    第三十三章 袁崇焕的战前动员演讲 (第2/3页)

吃完了饭,又一个个军容整肃地在校场上排列好了。

    袁崇焕深吸一口气,与满桂和祖大寿二人并肩走上了点将台。

    他望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的人头,清晨那种翻腾不止的怅惘与酸胀又涌上了他的心头,热血在寒风里呼呼地流淌,将他耳中的鼓膜撞击得发疼。

    “诸位!”

    袁崇焕一挥衣袖,向面前那一片人群发出铿锵有力的响亮嘶吼声。

    一张张黝黑的脸顺着那衣袖的挥舞方向抬起来了。

    “众所周知,我大明的一贯方针,便是外求和平,内求统一,当此之时,建州奴酋率兵越辽河而征辽西,以侵略之姿直抵我宁远城下,以辽东形势而言,若宁远困危,则关门动摇,京师震惊。”

    袁崇焕咽了口唾沫,将嘶吼声转为了激昂而镇定的叙述。

    “……然我袁崇焕今日所论,并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更不在于天子圣心所系。”

    “此战发展之结果,不仅是辽东一地之成败,而将是大明祸福之所倚。”

    “诸君奔赴国难,对宁远一战,自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战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我大明本是酷爱和平,大明之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

    “我太祖皇帝于洪武四年早有明确宣示,‘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更于洪武二十八年在刊布于世的《皇明祖训》首章中,将朝鲜、日本和大小琉球等十五国明确定为‘不征’之国。”

    “可见我大明的外交做法,一向是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对外坚持正义,尊重他国内政,从不倚强凌弱,强使他国臣服。”

    “近两年的对外邦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自万历三大征以来的各种轨外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求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以共见。”

    “我常觉得,我们要平定辽东,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

    “从广宁一战至今,我大明在辽东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

    “我个人的外交主张是,‘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从奴酋自萨尔浒兴兵以来,我大明在辽东的种种应对,便充分表示了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

    “但是——我大明绝不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

    “我们关宁军的全体将士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奴酋进军宁锦,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或有人以为这不过是后金因饥荒前来劫粮,但正月以来的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战争发生的征兆。”

    “而且在奴酋进军辽西的前后,还传播着种种新闻,说是什么我袁崇焕与高经略不和,陛下要放弃山海关外领土,朝鲜人要驱逐毛文龙,孙督师是失去了陛下信任,被迫离开辽东的,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

    “可想见这一次战争,并不是偶然,从这次奴酋进军的经过,就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

    “眼前如果再要谋求所谓的‘平安无事’,只有让金军无限制地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大明的军队反要忍气吞声,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们已快要临到这人世极悲惨之境地,这是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

    “我大明辽东失陷,已有七年之久,现在冲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