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奴才怕死”

    第三十六章 “奴才怕死” (第2/3页)

东巡按御史张铨你还记得罢?那才是不怕死的人。”

    范文程道,“奴才记得,当时袁应泰已经自杀了,辽阳城中的数万明军与百姓都突围向山海关逃去,只有这个张铨退守衙署,仍然坚持抵抗。”

    努尔哈赤笑道,“就是因为有这个张铨,我八旗攻入辽阳城中之后,还明火执仗地与明军打了一夜巷战。”

    “最后还是朕将八旗重新集合起来,整兵列盾之后,才正式打败城墙上据守的明军残兵,俘虏了张铨,这才彻底攻下了辽阳。”

    “当时朕派李永芳去劝降这个张铨,那张铨就回答说啊,‘我已受我皇深恩厚禄,如今若因想苟活于世而归降于你,则将遗臭后世,你虽然想招降我,我却宁愿一死,因为我若归降于你,则你将名扬后世,我若死于此地,则我将名垂不朽’,对不对?那张铨是不是这样回答朕的?”

    范文程点头道,“是这样,大汗当时也说了,不战而降者宜应优待,战而被擒之人,若有不惜身命,而情愿一死者,即使勉强招降了,往后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就让他一死了之,给他一个痛快。”

    努尔哈赤道,“朕后来还真就下令想给他一个痛快,倒是四贝勒不忍,想继续招降那个张铨,还用宋朝的钦徽二宗作例子,好说歹说,那张铨仍是不降,最后便只能杀了,弄得朕也觉得有点儿可惜,但是又不得不杀,宪斗,你知道为什么吗?”

    范文程道,“奴才知道,一个张铨死了固然可惜,可是张铨一死,明国剩余的那千千万万个‘张铨’就有了榜样,若是与我大金奋战到底之人也能被免得一死,则自此之后明国的堡垒城池之中,则处处都是负隅顽抗之人。”

    “因而大汗劝降不成,则必然要下手杀了张铨,这不是大汗不宽容,而是我大金形势如此,我大金的汉人若人人都效仿张铨,则我大金国中境内,则永无宁日。”

    努尔哈赤淡笑道,“宪斗深知朕心。”

    范文程忙道,“大汗过奖。”

    努尔哈赤道,“真是奇怪,这个道理你能懂,四贝勒却不懂,四贝勒总是怜惜张铨这样的汉人,他认为汉人中的有识之士、满腹经纶之人,朕都不该杀。”

    一提到皇太极,范文程立时就谨慎了起来,“因为四贝勒是主子,而奴才就是奴才,这是奴才该懂的道理,四贝勒不懂,这是四贝勒作为主子的雅量。”

    努尔哈赤笑叹道,“朕的这个儿子,真是一点儿都不像朕,朕时常也觉得奇怪,朕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范文程道,“汉人的传说里有句俗语,‘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大汗是有天命之人,是真龙天子,因此生出来的阿哥们,才都秉性不一。”

    努尔哈赤被恭维得舒坦了,却依旧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他咽了口唾沫,接着方才的话题继续道,“宪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就更应该主动地去替朕分忧。”

    “朕手下的汉人都是怕死的人,怕死的人才能当个好奴才,朕现在就是要把宁远城内不怕死的人都筛选出来,宪斗,快,把甲胄穿上,别教朕再喊你第二遍。”

    范文程没办法了,这时凭他如何足智多谋,都无法违拗努尔哈赤的命令。

    范文程其实明白努尔哈赤的心思,努尔哈赤是想用他试试那红衣大炮究竟威力如何。

    虽然努尔哈赤对他一手创立的后金一向制度自信,但是前番他的反复劝谏终究是在努尔哈赤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

    努尔哈赤不相信汉人,但是他相信人性的弱点,他相信怕死的人。

    而范文程的实际目的是利用袁崇焕削弱两黄旗的实力,他要引诱努尔哈赤派出麾下精锐,他就必须把握好这个度。

    他的确怕死,但是他得让努尔哈赤相信,他这回怕死,和他先前怕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当努尔哈赤提出要他叫阵的要求时,范文程并没有一口就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