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钢的琴》

    587.《钢的琴》 (第2/3页)

东京电影节还没出这一届的入围名单呢。

    《山楂树》倒是收到了李平东的邀请,作为本届评委推荐的惊喜影片登录,但没有参与奖项角逐的资格。

    送审不代表入围。

    这点是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他更好奇了……

    电影送审,说明已经拍完了。

    拍完了还找自己干啥?

    他一开始还以为对方是想拉投资。

    但现在看起来并不是。

    而张勐则点点头:

    “对……就……都已经制作完了。”

    “嗯。”

    许鑫继续聆听。

    可对方却卡壳了。

    弄的他有些无语……

    看着对方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想了想,笑着端起了茶杯:

    “没事,张导。我和阳哥的关系你也知道,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有什么困难直接说就行。”

    沉小阳这时才算得到了说话的机会,赶紧抬头说道:

    “对,你有啥话直说就行。”

    说完,起身往屋外送菜单去了。

    而张勐听到这话后,深呼吸了一口气……

    “呼……许导。”

    “嗯。”

    “我没钱做发行了。”

    “呃……”

    听着这个理由,许鑫看着他那肉眼可见在变红的脸,心说这人脸皮可够薄的。

    但心里反倒踏实了。

    他其实挺怕的,挺怕对方忽然来了句“这片子没过审”之类的。

    那他肯定是思想有多远,人就滚多远。

    因为他是真头疼这种和审查对着干的导演。

    就跟《夹边沟》那种一样。

    但现在听着这理由……

    不就是钱嘛。

    反倒好解决了。

    于是问道:

    “这片子哪家公司投的?投了多少?张导没留发行费用?”

    “辽影。”

    “呃……”

    辽影……还真算不得什么大电影厂。

    和老六大比起来,辽影几乎可以说弟弟中的弟弟。

    就没几部能拿的出手的作品。

    在天朝影史上也基本没啥存在感。

    它不是没辉煌过,只是它辉煌的八十年代,正是西影厂一手遮天的时代。

    西影厂的耀眼光辉普照大地,所有电影厂都暗然失色。

    但确确实实是个正编国营电影厂。

    听到这个投资方,许鑫的心里更踏实了一些。

    国营厂别管大小,对于作品的脉络把握肯定是很清晰的。他们只要投资,那么本身就说明这个作品不会有一点出格的东西。

    于是点点头:

    “嗯,投资了多少?”

    “就五百万。我是很勉强的……拍完了。甚至有的地方都还很潦草。但我确实没钱了……发行、宣传的费用辽影厂也批不下来。所以……我找您其实是想问问,您看……西影厂能不能接手过去……”

    “唔……”

    明白了张勐找自己的意思后,许鑫没直接答应。

    其实发行这种事,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不管啥样的片子,在厂里那边只要自己开口,绝对可以发行。

    而院线那边,其他院线不提。

    万达自己一句话,影片也绝对能上院线。

    对他而言,是一件容易到再不能更容易的事情了。

    可影视圈的生态就是如此。

    作为一个导演,他在发行与院线方面如入无人之境。

    可对于有些导演而言,拉人投资也好,找靠谱的公司发行也罢,那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才能请得动那些发行方、投资方。

    至于上院线那就更别提了。

    每年全国那么多电影等着排着要和好来坞抢市场,还要和国内的同行们卷的一塌湖涂。

    你这种没啥名气、没啥号召力演员的电影凭啥上来?

    虽然不否认电影是靠内容决定一切,但现在院线的风气就是这。

    比起内容,大家更看重你电影里有哪个明星参演,这明星有没有号召力。

    但这种情况在许鑫面前不存在。

    张勐的请求,对他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前提是……

    “片子呢?带来了么?”

    “带了带了!”

    张勐听到这话,赶紧从旁边的椅子上拿起了公文包,在里面摸出来了一个u盘,一张光碟,还有一套厚厚的资料。

    “这是电子版、vcd、还有电影分镜头、剧本……都在这里了。”

    显然,他是有备而来。

    而许鑫先拿过了那些资料。

    剧本他没急着看,而是想看看张勐的分镜头。

    然后一张……几个人形轮廓站在山头上面,最中间是一个高耸烟筒的图画映入眼帘。

    “……”

    他嘴角一抽。

    凭心而论,真丑。

    是真的丑。

    他用脚趾头画的分镜头都要比张勐强。

    但分镜头这种东西也是因人而异。

    说句现实一点的话,它只需要“导演看得懂”就行了。

    大概的翻了几页,他拿起了剧本。

    幕1:

    一群人在一位老人的白事上面,唱着《三套车》。

    才唱了几句,被人打断,嫌弃歌太沉重,怕老人走的慢,要改欢快一点的。

    领班的人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的带领乐队班改成了欢快的歌曲。

    (背景:工业冷却水塔)

    幕2:……

    ……

    包间里没人说话,一直等到几盘鸡架被端上来,闻到了香味,许鑫才把视线从剧本上挪开了。

    剧本他还没看完,但整体的故事走向却明白了。

    故事主人公陈佳林,要给自己的女儿小元打造一台钢琴。

    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展开的。

    不过……

    “剧本是不是略微空洞了一些,我看你好多故事都没用对话台词,背景什么的也没有……这是哪个编剧弄的?”

    他放下了剧本,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惑。

    “我自编自导的。”

    张勐赶紧说道。

    许鑫了然。

    原来如此……

    自己写的本子,故事的基本走向、发生什么情况,以及该在什么环境下拍显然是心里有数了。

    所以整个剧本才显得这么“仓促”。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这种围绕着一个故事主题展开的传统剧本的。

    在学校时,于老师就说过剧本创作的一个核心思路,那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要有所意义。

    或者说,导演要明白自己作品里每一个镜头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他也接受一些很抽象的概念被赋予到电影上面。

    但心里还是喜欢这种老式剧本风格。

    抽象的东西要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