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柏林,柏林!

    795.柏林,柏林! (第2/3页)



    虽然他这话挺理想化的。

    可道理确实也不糙。

    他现在不缺导演的个人荣誉。

    但如果能拿到最佳影片,那么含金量肯定会往前跨一大步。

    可许鑫在听到这话后,却依旧摇了摇头:

    “如果可以,我想去柏林。前提是时间来得及的话!”

    “……”

    齐雷的眉头这下皱了起来。

    “去柏林?”

    “对。”

    “原因呢?”

    “原因就是……”

    想了想,许鑫说道:

    “你留意了没,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是哪部?”

    齐雷几乎没什么思考,便直接回答道: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嗯,影帝影后呢?”

    “还是这部电影的几个主演……呃……”

    忽然,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猛然瞪大:

    “你的意思是……”

    “啧。”

    许鑫忽然发出了一声感叹。

    “齐哥,你真的应该来现场看看。如果你来现场,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想去柏林了。你知道这几个人在一起碰撞出来的火花有多强么?……简直是爆炸!大爆炸的那种!这片子咱们一开始是按照8月份开拍,12月份差不多结束的计划。结果……一场台风下来,所有雨天的戏就都拍完了。几乎没有NG,没有笑场……这些人只要在一起,就跟火星撞地球那样。嘭嘭嘭!”

    他的嘴里发出了夸张的拟声词。

    表达着自己对于这部电影演员的钟爱。

    “和戛纳的老古板不同,柏林没有所谓的“一奖一得”的限制。他们的态度更包容,真的……比如说,我这部电影拿到丝绸之路上来选。在影帝名单上,段毅宏、辛小丰、杨自道这仨人,我真的一个都放弃不了。

    所以……我想去柏林。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主演,另一方面……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二选一的问题……在威尼斯我不是已经拿过一个了么。这次,我想去柏林试试,如果能拿到,那么下次,我就会去戛纳。”

    说出这话时,明明平时甚少真正表露出自己内心情绪的许鑫,眉宇之间也忍不住漂浮起了一抹向往的神色。

    “目前……包括老头在内,还没有人集齐三大备身的导演荣誉,对吧?无论是老头,李桉,还是王佳卫、候孝闲他们,都没有。我想试试。”

    一句简简单单的“我想试试”,彻彻底底的暴露了他的野心。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

    华语……或者说亚洲影坛内,为首的中、日、韩三国里面,各自在欧洲三大有所斩获的电影导演并不少。

    但唯独,目前还没有一名导演,能够同时获得威尼斯、柏林、戛纳三个电影节的荣誉。

    而目前来看,最有希望拿到这个奖项的人,是老头和韩国导演金基德。

    老头呢,靠着《我的父亲母亲》,拿到了银熊。《大红灯笼高高挂》,拿到了银狮。而戛纳方面,虽然按照含金量而言,评审团大奖比最佳导演要高,但他确实没靠着《活着》拿到最佳导演。

    至于金基德……04年的时候,他以两部电影,一部《空房间》,一部《撒玛利亚女孩》,分别获得了柏林、威尼斯两座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杯。

    最佳导演确实并非是整个电影节的最高荣誉。

    但就导演而言,它却是最高荣誉。

    可惜,目前戛纳的最佳导演,目前还没有一人获得。

    许鑫想试试……或者说,当成一个个人荣誉成就的追逐目标。

    但他也并非是很功利的,拍个电影就是冲着个人荣誉去的。

    最佳影片,他也想试试。

    反正这种荣誉每年就一次,属于“幸福三选一”。

    无论是最佳影片,还是最佳导演,作为个人荣誉的目标,他不认为自己去追逐有什么错误。

    这下,齐雷终于感受到了他的野心。

    一方面是意外,可另一方面又不意外。

    意外的是,他对于《烈日灼心》的信心竟然如此之足。

    当然了,这种信心并不是盲目。

    就跟父母养的孩子那样。或许在别人眼中,这孩子不咋地。但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既然是“最优秀”,那一些荣誉肯定想争取一下。

    人之常情。

    而不意外的地方则在于……他终于多多少少在许鑫身上,找到了属于年轻人的“傲气”。

    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傲气。

    啧……

    后生可畏啊。

    他一边感慨,一边开始顺着许鑫的思路往下捋。

    金熊……似乎没啥问题。

    不过……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起身回到了办公桌前,在抽屉里翻找了一下,拿到了一份资料。

    “金熊奖是每年的2月份。2月8号左右开始……而它的征片时间……”

    忽然,齐雷脸色一沉……

    “怎么了?”

    许鑫纳闷的问道。

    “9月1号开始,截止时间是……1月5号。”

    “……”

    许鑫愣了愣,问道:

    “然后呢?”

    “……然后呢?这只有不到三个月了啊。”

    齐雷有些无语。

    今天是10月10号。

    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不到90天的时间。

    虽然乍一看,时间很宽裕,但实际上对于一部刚刚拍完的电影而言,根本不够。

    别的不提,光是粗剪,得至少一星期到10天。

    而粗剪出来了故事脉络后,开始进行精剪。

    精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有疑惑,为什么精剪会如此之慢。可实际情况就是,它就是这么慢。

    在这期间,导演要跟剪辑师反复沟通、拉扯。

    什么画面能要,什么画面不能要。

    要的画面从多少秒到多少秒保留,中间去掉多少帧,或者是用什么样的剪辑手法之类的。

    不仅仅是按照导演的想法来,而是按照导演的想法来一遍后,让导演自己来看。如果他觉得哪里不合适,那么就要再次更改,直到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而这还是相对比较好剪辑的片子。

    可许鑫在这部影片里,添加了许多诸如蒙太奇这种剪辑手法予以配合的技法。

    技法的繁复,注定剪辑方面要花更多的时间。

    一个月是最理想的程度。

    而一个月之后呢?

    很简单,该进入到制作阶段了。

    拍摄的画面是否需要调整画面色彩,滤镜。

    CG特效技术制作是否达到导演的要求?

    导演是否要闲出屁的在剪片子的时候把一朵雪花剪辑到别人的睫毛上……

    如果这些都能“传奇”一般的一次通过,不需要调整任何的话,那么就开始进入到配音、拟音阶段。

    约演员档期来把某些片段配音、修改,让拟音师来模拟一些需要的音效。

    并且还要同步与配乐进行。

    配乐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找某些东西来拼凑的。

    它需要配乐师的灵感,同时这份灵感付诸于影片之中后,还要送到导演那,看是否能符合……

    当然了,讲道理,这一切都可以“糊弄”。

    不用精益求精,大面上过得去就可以直接通过。

    但问题是……许鑫会同意么?

    会同意靠这种“糊弄”搞砸一部自己目前而言,自认为最杰出的作品?

    想都别想。

    所以,这部片子……

    “根本来不及啊。”

    “……谁说我要上今年的了?”

    许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