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姊妹齐聚起诗社,你来我往定别号

    第二百一十七章 姊妹齐聚起诗社,你来我往定别号 (第2/3页)

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见不少人还在吃喝,他便起身,倡议道:

    “若有主意,只管说出来,大家评论。”

    说道此处,他看向宝钗和黛玉,又道:

    “尤其宝姐姐这个地主,也出个主意,林妹妹这个起因,也说句话儿。”

    李纨这些日子忙于俗物,倒是难得清闲。

    她怀里贾兰正在大快朵颐,专挑最甜的桂圆在吃。

    “这事雅的很呐!要说起诗社,由一博这个探花掌坛最好。”

    听闻起诗社的主意,李纨就起了兴致,笑道:

    “但他不在,这里属我年长,便自举我来代作掌坛。”

    说到此处,她不由露出一丝感慨,又道:

    “其实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可想了一想,我又不会做诗,瞎闹什么!”

    她带着姐妹们一起读书,如何不会作诗。

    只是做的一般,不想显露罢了。

    “再加上又俗物缠身,因而竟也都忘了,就没有说。”

    说着,她看向宝钗,笑着道:

    “既是宝妹妹这个地主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

    若是别人说这话可能大家都不服膺。

    但李纨平日就和这些小姑的关系极好,又教她们针幤诵读。

    此时自是一呼百应,纷纷支持她来掌坛。

    “珠大嫂子掌坛最好不过!”

    “对对对!”

    “若是别人总有不服,只你来作吧!”

    黛玉见大家的兴致都上来,就笑着对李纨提议道:

    “既然定下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还是先把这些‘姐妹兄弟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自古文人雅士便都有别号,黛玉这个提议自也得到大家的支持。

    “极是。何不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倒雅?”

    李纨第一个赞同的点头,稍一沉吟就笑道:

    “我如今住咱们府里的稻香居,便定了‘稻香老农’,定无人占。”

    以居所取号,或者名扬的文章取号,算是最为常见的。

    不少“居士”、“主”、“人”之类结尾的,都是如此。

    比如最知名的“东坡居士”。

    相传,就是苏轼买的田地在黄州城东的五十亩坡地。

    探春闻言,顿时来了兴致,也跟着道:

    “那要这么说,我就是‘秋爽居士’吧。”

    探春在大观园中所住之处,就是秋爽斋。

    显然这个秋爽居士,就是顺着李纨的别号,也以现在的居所起的。

    宝玉闻言,沉吟着道:

    “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累赘……”

    他的话没说完,黛玉就皱眉道:

    “是六一居士不雅,还是易安居士累赘?”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别号,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别号。

    这两位在文坛的地位,谁敢说他们不雅、累赘?

    宝玉听她的话,顿时也有些讪讪,但还是嘴硬道:

    “唐宋大家‘居士‘太多,自是没什么新意。”

    这话倒是不假。

    除了刚刚提到的几人,还有太多知名人物以居士为号。

    如: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淮海居士秦观,后山居士陈师道,等等。

    宝玉认真想了想,便提议道:

    “如今腊月,刚刚咱们游园,我见梅花松柏最盛,或指梅花松柏起个倒好。”

    闲人雅士起别号,不少都是随势起的。

    随手一指,倒是有些风流态度的。

    可惜……

    “算了,不爱梅花。”

    探春闻言摇了摇头。

    随即沉吟了一下,忽地想到什么,笑道:

    “若是如此说来,我却最爱芭蕉,就称‘蕉下客’吧。”

    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只宝玉有些闷闷不乐。

    他现在说什么,都有人反对。

    本来只是黛玉一个人,自己就没一句能得她认同也就算了。

    如今就连探春也不听他的了。

    宝玉心中不快,端起酒杯喝起了闷酒。

    黛玉听了探春的话,在旁忍不出噗嗤笑出声来。

    还指着探春,道:

    “你们快牵了她来炖了肉脯子来吃酒!”

    见众人面露不解,黛玉就笑着解释道:

    “庄子说的:‘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么?快做了鹿脯来!”

    “咯咯咯!”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你又使巧话来骂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