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甄家秘事!

    第二百三十一章 甄家秘事! (第2/3页)

继续道:

    “总之,有了老太妃的情面,圣上为表仁孝,定然降等而惩。”

    林如海沉吟良久,才叹了口气,道:

    “一博,你所料的方向没错,可显然低估了他们贪墨的数额。”

    显然,林如海意识到自己有些急了。

    但他坚信,即使景顺帝会如冯一博所说,给老太妃留些体面。

    甄家也一样难逃制裁。

    “嗯?”

    冯一博闻言一愣。

    林如海一指之前整理的资料,面色凝重的道:

    “那边是我整理的账目,只是最后一小部分,就有近百万两。”

    冯一博一听,脱口道:

    “这么多?”

    他不是惊讶于百万两银子,而是惊讶于百万两只是一小部分。

    “早前我给圣上的秘折之中,已经有了大半的账目,这部分是你去扬州前没来得及整理完的。”

    林如海起身走到书桉前,拿起账目递给冯一博。

    “如今甄家没了靠山,我才在近日整理出来,准备给与甄家致命一击!”

    冯一博接过翻看,见上面都是景顺十年前后的盐引。

    他看着看着,有些疑惑道:

    “这账目有什么问题吗?”

    林如海笑着摇头,道:

    “若只看这个账目自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只要对照户部账册立刻就能发觉其中隐藏的玄机。”

    见冯一博有些不解,林如海便从头说起。

    “当年太祖南巡,甄家祖上,也就是甄应嘉的祖父甄秋,还只是两淮盐商的总商,后因接驾之事有功,才被擢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

    原来,当年大魏太祖皇帝南巡,江南士绅不敢掉以轻心。

    官府也调动了所有资源做好接驾的准备。

    当时甄家是江南盐商之首,富可敌国。

    接驾涉及到花钱的地方太多,官府就把甄秋推到前台。

    让他来想办法解决一应问题。

    甄秋自然不能独自承担,而是利用官府的威势。

    将压力分给一众江南盐商。

    接待皇帝可不是什么简单差事,尺寸很难拿捏。

    尤其是创立一朝的开国皇帝,哪个不是杀人如麻的雄主?

    若是稍有不慎,就后果堪忧。

    而且大魏太祖南巡,除了游山玩水的心思外,显然还带着一些政治考量。

    好在,甄秋在这方面做得极好。

    他先是力排众议,没有听从太祖自己提出“力屏浮华”的要求。

    而是以地方文武官员身着朝服,和江南各地的耆老、缙绅、生员等代表。

    沿途跪伏恭迎。

    还安排了八十岁以上老翁、老妇皆穿黄布或黄绢外褂。

    手执高香跪接。

    并在河道设龙舟灯舫,营造出一番“巷舞衙歌”的盛景。

    就是这次接驾的筹划,加上两淮盐业总商的身份。

    让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最后,太祖一共六次南巡。

    就有四次都由甄秋负责!

    而且每一次,他都能想出不同的花样!

    这让太祖十分尽兴。

    龙颜大悦之下,特擢甄秋为两淮盐运使司转运史一职。

    并且诰封甄秋为光禄大夫,奇珍异宝赏赐无数。

    两淮盐运使司,就是现在的两淮盐政衙门。

    当时的主官就是转运史。

    而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景顺帝后加派的差事。

    并非固定官职。

    甄家三代主持两淮盐政,直到景顺八年。

    景顺帝才以体察民情为由,给了甄应嘉一个钦差江南体仁院的差事。

    显然也是对一些事有所察觉。

    “当年太祖南巡,花费无数,银子如流水一样泼洒出去。”

    林如海也是江南大族,对这事显然有所听闻。

    因为善于逢迎上意,甄秋入了太祖的眼。

    可世人都羡慕他的荣宠,却不知甄家也是有口难言!

    “所以甄家被点为盐政转运史,显然有补偿之意,应该是当时的共识。”

    因为盐商有钱,他们成了江南官员眼中的肥肉。

    任谁都想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甄秋就是这样被迫出面迎驾,可用的却也是全体盐商的钱。

    现在接驾成功,荣宠都归于甄家。

    其他盐商自然不答应!

    要知道,接待太祖那四次南巡。

    以甄秋为首的扬州盐商,前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