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时机未到,尤氏求助

    第二百三十二章 时机未到,尤氏求助 (第2/3页)

有的节奏,不得不提前收网。」

    「那不是正好?」

    林如海闻言却有些不以为然,还道:

    「早一点解决这事,我也好早日告老,将来你和黛玉再生几个,我也能含饴弄孙,此生就无憾了。」

    他经历了扬州的事,早就疲惫不堪。

    现在冯一博又已经官复原职,再不用他担心。

    若非还撑着要为妻子报仇,他早就告老归隐了。

    「甄家这三代人,除了搂钱,也结交无数人脉,关系盘根错节。」

    冯一博知道他着急,想要早日结束。

    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沉住气。

    不然很容易被人钻了空子。

    「贾史王薛不过是金陵四大家族,甄家却是江南的甄家,绝非浪得虚名。」

    林如海闻言,顿觉女婿想多了,当即笑道:

    「一博,你是不是想说,他们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见冯一博点头,林如海就要开启教育模式。

    想告诉告诉这个女婿,真正的勋贵是什么样的。

    可没等他说话,冯一博又摇摇头,还道:

    「是也不是。」

    这话让林如海一皱眉,显然有些没明白。

    好在冯一博没卖关子,当即解释道:

    「我知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道理,但若有的救,想必他们还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勋贵,但他知道利益集团的模式。

    如果需要付出的,和回报不成正比。

    那就没什么人情可谈。

    但如果付出不大,却也不至于轻易断腕。

    林如海闻言,顿时面露疑惑。

    无论从景顺帝的布局,还是从甄家的涉桉金额来看。

    他都觉得甄家死定了。

    可现在冯一博说什么?

    「有的救?」

    见林如海一脸不解,冯一博又道:

    「若是叔父打乱圣上计划,很可能让甄家有可乘之机。」

    说到这里,他面露凝重,道:

    「就像我之前所说,若四王八公等开国勋贵皆以老太妃尸骨未寒求情,以仁孝相逼,圣上即使有心严惩,也最多不过抄家。」

    林如海闻言

    陷入沉思,冯一博却还在继续。

    「打蛇不死,还有老亲帮衬,早晚还有翻身的一天。」

    听了冯一博的分析,林如海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急了。

    他说的这个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可是……

    「可我现在不出手,将来他们就不能求情了?」

    林如海眉头紧锁,又道:

    「到时候,他们最多把「尸骨未寒」变成「在天之灵」,若是想求情怎么都有借口。」

    他想到甄家不能被按死,心中恨意翻涌。

    「我会将中毒之事说出,想来没有贾家参与,想要说情也会大打折扣!」

    如今元春有孕,贾家的地位就变得举足轻重。

    若是说出贾敏死因,想必贾家会选择沉默。

    尤其是不能动用宫里的贤德妃,四王八公的威力就小了一半。

    那甄家即使不能灭族,也要诛个首恶表示表示。

    「我觉得不如伺机而动,等圣上动手的时候,我们再抛出撒手锏!」

    冯一博摇了摇头,道:

    「如此方能一击致命,为婶娘报仇。」

    林如海闻言一愣,问道:

    「还有什么撒手锏?」

    中毒的事,只是他的猜测。

    虽然基本可以确认,但没有证据,告到皇帝面前也没用。

    最多用来和贾府说说,让他们不要出面。

    林如海想不出还有什么罪证,能作为杀手锏的。

    「就是叔父一家所中的毒,还有勾结倭寇,危害一方的事,都没有证据,即使现在说了,也不足以威胁到甄家,甚至就算有证据,只能作为贪墨大桉的边角。」

    冯一博显然明白林如海的意思,却又道:

    「可若是等圣上动手,有人求情的时候抛出去,就能以此撬动四王八公,让他们内部无法达成一致。」

    林如海有些不解,问道:

    「没有证据,如何撬动?」

    「有时候,缺的就是一个借口,是不需要证据的。」

    若是景顺帝有心严惩,那只要给他一个借口。

    至于证据,冯一博自然早有打算。

    「而且只要圣上开始对付甄家,想要什么证据咱们就能给他什么证据。」

    林如海一愣,犹豫道:

    「你是想?」

    「何必弄虚作假?」

    冯一博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