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贾敬升天,皇帝降旨

    第二百三十三章 贾敬升天,皇帝降旨 (第2/3页)

 于是她就定下,三日后,破孝开吊。

    就在这边且做起道场来。

    因荣府里李纨、探春都出不来,还需照顾姐妹。

    宝玉又不识事体。

    尤氏只得将外头事务,暂托了几个家里二等管事的。

    贾㻞、贾珖、贾珩、贾璎、贾菖、贾菱等各有执事。

    这边安排的差不多。

    尤氏再想了想,只还差两样。

    一是外头无身份够格的爷们坐镇。

    二是宁府那边没有人看家。

    于是尤氏就想到自己的娘家人,也就是尤老娘三个。

    还打起冯一博的主意。

    当下便打发人去到冯府,叫尤老娘和两个妹妹。

    希望能替她在宁府看家。

    也顺带着问问冯一博,看能不能过来帮忙压场。

    等冯一博到铁槛寺的时候,尤氏已将一应事项安排好了。

    两边见礼后,尤氏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所做。

    还想让他帮忙查缺补漏。

    此时的冯一博,正吃惊的打量着这位「大姨子」。

    只见尤氏此时一身孝服,不施粉黛。

    却更显出真正的美人底子。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也正是好时候。

    想想也是。

    若非长得标致,贾珍也不会娶为继室。

    当然,冯一博不是被她模样惊艳。

    而是被这位大姨子的周全惊到了。

    尤氏平日不声不响的。

    可卿在的时候,府里都交给可卿。

    可卿不在,她也无声无息的就接过去了。

    不像王熙凤那边离开,荣府就鸡飞狗跳了好一阵子。

    平日所有人都觉得,宁府是贾珍一人说的算。

    但现在府里没人,尤氏却也能把事做得这样周全。

    可见,平日在府里也不是没有作为的。

    「大姐姐处置很是周全,还有什么需我做的,尽管吩咐就好。」

    为显亲近,冯一博没从贾珍那边论。

    而且从尤家这边,叫起了姐姐。

    尤氏闻言,嫣然一笑,道:

    「倒是没有旁的,只是这边外场还需一博兄弟帮忙压阵。」

    冯一博从尤老娘这边论,她却从贾珍这边论的。

    尤氏虽是大姐,可两个妹妹却都是妾室。

    冯一博和贾家也是实在亲戚,如何也轮不到从尤家论亲。

    就算喊声妹夫,也是从薛家论过去的。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没有和她计较。

    随后让人去了部里告假,就留在铁槛寺坐镇。

    且说贾珍收到信儿,也急忙告假。

    连带着贾蓉一起叫上。

    先陵这边负责主持仪式的,是礼部的左侍郎。

    听到宁府的事,他也不敢自专。

    连忙到了行在请旨。

    原来,老太妃的丧礼,是按照太后一等的国丧规制操办。

    唯一差的,就是景顺帝没有全程跟着。

    而是由忠顺亲王这个弟弟,代他这个皇帝在灵前打藩送殡。

    不过,景顺帝还是赶在下葬前到了孝慈县。

    棺椁在先陵停放数日,迟迟没有送入地宫。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等着他的到来。

    虽然不能亲送,但最重要的入土仪式。

    还是须得他这个长子填第一锹土。

    宁府送信过来的时候,这边才入了地宫不久。

    景顺帝还没来得及起驾回都中。

    一见此本,他心中微微惊讶。

    顿时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

    可面上却不动声色,还随口问道:

    「宁府贾敬如今何职?」

    贾珍父子没跟过来,便由礼部左侍郎代奏,道:

    「贾敬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

    景顺帝自然知道这些,闻言却频频点头。

    心中不知琢磨着什么。

    「因年迈多疾,贾敬常养静于都城之外元真观,今因疾殁于观中。」

    自囚于一小观中,每年只出来一次。

    如今也算是圆满了?

    景顺帝心中有些感慨,却一时也摸不透是不是那边下的手。

    「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

    礼部左侍郎汇报完毕,景顺帝便让人下了恩旨,曰:

    「贾敬虽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忠,追赐五品之职。」

    贾敬不仅无功,还有过。

    来孝慈县的大多也都是有爵之人,知道的不在少数。

    好在景顺帝的追封,还是对开国一脉表达了尊重。

    「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门入都,恩赐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