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爱国之名,慷他人之慨?

    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爱国之名,慷他人之慨? (第1/3页)

    冯一博还以为李守中的话都说完了,已经起身准备想告辞。

    见完了老的,他还再去看看小的。

    准备去逗逗女儿冯熳。

    半年不见,女儿都不认识他了。

    进府的时候匆匆一瞥,小冯熳都不敢直视他。

    “对了!还有一件事,也与这事有关。”

    他刚一起身,李守中却想起什么似的。

    先叹了口气,才道:

    “唉!说起来,你半年前担忧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

    半年前?

    冯一博闻言又坐下,迟疑道:

    “恩师指的是……”

    说到半年前,他的心里就“咯噔”一下。

    显然有了一些不太好的猜想。

    果然,就听李守中又叹了口气,道:

    “唉!你走后不久,为了应对边军催饷,朝廷又发了不少新钞,所以……”

    不出冯一博所料,正是新钞的事。

    一时间,他的心情有些复杂,苦笑着接口道:

    “果然超发了吗?”

    虽然他早就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内心还是不希望这件事发生。

    不然当初冯一般也不会上疏,展示自己那半吊子的经济学了。

    可惜的是,李守中闻言点点头,也苦笑着回应道:

    “如今汇票和新钞都只能折半兑换,而且还停留在口头,户部已经暂停兑付,商量着还想再降一降。”

    当初,冯一博给他讲过的那些。

    什么“准备金”,什么“超发”等等的后果。

    现在已经应验了大半。

    剩下的,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若不是这次的议和条款包含巨大利益,让朝廷和百官又看到了希望。

    估计新钞和汇票,早就如冯一博当初预言的那样。

    变成废纸一张!

    李守中有时候颇为懊悔,认为这事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觉得,当初自己没有把徒弟的话当回事。

    让冯一博孤军奋战,一个人上疏。

    这才导致内阁和皇帝对此不够重视。

    如今造成这样的局面,他心中难免也愧疚不已。

    因此,这件事他才留到最后。

    看起来像是刚刚才想起来,实际上是因为他有些难以启齿。

    但这事涉及此次利益之争,李守中又不得不提。

    当初因为不信冯一博,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如今,他又带着庞大的利益回来。

    李守中总不能再让他稀里糊涂的上朝,被人吃干抹净吧?

    “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

    一听不止新钞,连汇票都已经折半兑换。

    冯一博的心中也难免有些复杂。

    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自己早有布置,将汇票全部出手。

    还是该感慨自己所做有限,没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是否贬值取决于信心,增发过快的结果就是蒸发。”

    最后,他的庆幸和感慨,都只化作一声叹息,又道:

    “我早说过,金融就是脱缰的野马。”

    说来,其实这事和他也脱不开关系。

    东海郡手里的汇票,本就体量不小。

    再加上还有薛家的推波助澜……

    南京户部的银子,差不多就是被他们两家挤兑一空的。

    而汇票每年发行的数量是赋税的二倍,本来就是超发。

    一年一年积累下去,通货膨胀自然在所难免。

    若是按照费纮原本的设计,可能还会慢慢贬值。

    但现在有人挤兑,一下就清空了户部银库。

    那接下来的崩盘就在所难免。

    而且,不仅是汇票超发,朝廷还增发了新钞。

    这一下,超发的数额可就不止二倍了!

    冯一博走后,为了让边军尽快发兵。

    辽东的军饷又用了大量的新钞。

    也就是说,今年的税赋都还没收呢,就又开始超发纸币!

    对于这样的情况,内阁也是束手无策。

    即使景顺帝想起了冯一博的奏疏,可想要亡羊补牢也已经晚了。

    最主要的,就是没有现钱。

    通过户部核算之后,最后只能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

    景顺帝和内阁定下了一个减半兑换的法子。

    希望能暂时缓解一下挤兑的压力。

    但是,就像冯一博说的那样。

    金融的事,很多时候是和信心有关的。

    一旦开始减半兑换,朝野上下立刻就对纸币失去了信心。

    这一下,别说是减半。

    就算是一成,也都争相挤兑。

    户部因此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