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

    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 (第2/3页)

着道:

    「而楚国侯在江南和东海屡立奇功,世所共知,压服边地兵将自然也不在话下!尤其楚国侯亲手诛灭逆首,忠心更是天地可鉴!」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愣。

    如果单说冯一博的资格,那肯定是够了的。

    但按照目前朝局形势来看,太后能允许她最信任之人离开都中?

    开国一脉和新党,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白家锦。

    他们心中无不吐槽:你说你这不是自找没趣吗?嚝

    而白家锦看似推崇冯一博,实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新贵好不容易才获得了九边的权力,还没捂热乎就要交出去了。

    若是之前也还罢了,不过是恢复原样。

    可现在交给开国一脉,那倭国的赔款不就彻底落空了?

    然而,正如蒋子宁所言。

    新贵大多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眼下肯定得不到太后的信任。

    正是因此,他才急中生智,举荐这个救驾有功,因而太后最为信任的人。嚝

    而冯一博不仅是太后最为信任的人,又是倭国议和的参与者。

    至少也会保证,赔款这笔庞大的利益不会全部旁落。

    即使他可能会占去部分,甚至大半。

    那也总比开国一脉去了之后,他们点滴都无的好吧?

    此时元春闻言,顿时就急了。

    也不等冯一博说话,就立刻回应道:

    「楚国侯虽功勋卓著,但却并未去过九边,一时恐也难以接手,诸公可还有别的适合人选吗?」嚝

    她自然不可能让冯一博远赴辽东,那样很多事就无法沟通了。

    即使是一点可能也不行。

    所以元春压根没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拒绝的干脆利落。

    百官闻言,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白家锦也只能暗叹一声,明白此事定然行不通了。

    当即,他一咬牙,又道:

    「庆国公老成持重,可担此大任!」嚝

    在世的国公,庆国公算是硕果仅存。

    说是大魏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

    然而……

    都不用开国一脉再派人出来,蒋子宁就失笑道:

    「庆国公若是能去自然最好不过,可他老人家已经多年不问政事,在家颐养天年,再说,他老人家的身体,哪还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庆国公早在天泰帝时期,就已经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去了。

    除了偶尔和各家老人走动一二,就整日阖门自守,不预政事。嚝

    新贵这边的事,他更是不闻不问,几乎从没参与过两边争锋。

    此时白家锦提起他,显然代表新贵已经山穷水尽。

    眼见两边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争得不亦乐乎。

    元春无奈的摆了摆手,侍班官员立刻道:

    「肃静!」

    开国一脉和新贵的人,都忿忿的各自闭嘴。

    白家锦也连忙借坡下驴,回了队列之中。嚝

    元春这时微微侧身,看向前排道:

    「诸位阁老和楚国侯怎么看?」

    这些日子,她向来毫不掩饰对冯一博的信任。

    这样反而更显两人正大光明。

    就连平时本该问政内阁的时候,她也必然要带上一句楚国侯。

    朝中百官对此,从最开始的惊诧莫名,到现在已经习惯。

    毕竟,「小阁老」的雅称,不就是这么来的?嚝

    内阁几人自然明白,元春问的其实就是冯一博。

    所以他们一个个老神在在,谁也不动。

    这时,冯一博不紧不慢的上前一拜,朗声道:

    「回陛下和太后,依臣建议,不如让前九省都检点王子腾王大人巡边,足以安定九边军民之心。」

    新贵们闻言,顿时如丧考妣。

    他们都知道冯一博出声,元春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更何况,王子腾这个人选确实也算稳妥。嚝

    除非,他们把景顺帝拿出来卖惨。

    可问题是,王子腾去职的事并没具体缘由。

    在不知内情的外人看来,也只是景顺帝在打压开国一脉。

    最后景顺帝还看在元春的面上,并没对王子腾逼迫太过。

    因为,王子腾并未治罪,而是告老还乡的。

    开国一脉这边一听,除了牛继宗之外,全都大喜过望。

    他们怎么没想到王子腾呢?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