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改元宣治,夹带私货

    第四百章 改元宣治,夹带私货 (第2/3页)

,也是通知一下他们,自己即将改元。沿途有京营将士封了路,前有仪仗持伞盖乐器等在前面开路,后面还有龙禁尉随行。

    好在这个时候没有早高峰,不然上班族真的要哭死。一行人跟随御驾来到郊外,立刻有人奉上三牲六畜,开始祭天祀地。

    礼毕,众人又迎着朝阳,随御驾又回到城里,到宗庙祭告皇室的列祖列宗。

    仪礼的全程,都由冯一博亲自主持。元春带着宣治,在他的提点下一一完成。

    等回到太极殿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一刻。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宣治帝终于睡醒,穿戴衮冕礼服,坐在御座之上。

    元春就在一旁拉着他的一只手,整个人隐于珠帘之后,口中还不时安抚着有点起床气的小皇帝。

    这时,殿外鼓声响起,百官开始整理仪容。待第二通鼓时,百官列班,按照品级排好顺序。

    第三通鼓响起,文武百官才按照顺序进入太极殿。随后,文武百官朝丹陛行礼拜贺,山呼万岁。

    诸藩属国,或是国主亲至,或是派来代表,都一一上前称臣献表。恭贺的同时,也是确立君臣之属。

    礼毕,殿外雅乐奏起。与此同时,文武百官再行大礼朝丹陛而拜。这期间,冯一博就默不作声的在丹陛旁看着。

    他是这次仪礼的组织者,还兼任今日的侍班官员。待百官再次山呼万岁,雅乐也随之停下。

    冯一博手持诏书上前一步,高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大魏受命于天,朕继大魏太宗孝景先皇帝之法统,改元宣治,以为纪年。”这是标准的流程,先强调一下自己的正统性。

    下面就该悲恸先帝,说一说景顺的功绩。然后再说说自己,宣布一些仁政,大赦天下之类。

    随后昭告天下,就算礼成。可今天,冯一博特地抢了侍班官员的活。显然,这事没有这么简单。

    “先帝继承大业,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意在尧舜,前太师张公,今太师陈公,常叹先帝未完之遗志,感慨前唐之盛世。”这里都还按照流程,开始叙述先帝的功绩。

    提到张松越和陈勤之,百官也只当是悲恸的流程,倒是没有多想。可接下来,这份诏书却让满朝文武感觉有些不对劲儿了。

    “大魏以仁孝治天下,朕继承先帝之大业,亦当继承其遗志,致力大魏之盛世,故而再三追寻之下,得知先帝布局多年,有一政未及推行。朕当以先帝遗志为要,以为天下百姓之表率。”如果说听到这里,还有人没反应过来。

    那接下来,任谁都能听出这诏书有些偏离流程了。

    “即日起,总括州县之赋役,不计丁口,只量土地,粮毕输于官。”若是朝会商讨,百官必然群情激奋。

    所以冯一博筹划良久,就决定将摊丁入亩放在改元的诏书中。这个时候除了皇帝,谁也没有发言权。

    等到他们可以说话的时候,改元诏书也已经明发天下了。而摊丁入亩的第一步,就是改民收、民解为官收、官解。

    也就是从征收到押运,从原来的乡老、粮长改为官府亲自承办。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加强了朝廷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瓦解乡老、粮长等乡绅在百姓之中的地位。

    “取消丁税,摊入田赋,取消徭役,官府聘之。”

    “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摊丁入亩的第二步,就是取消丁口税和取消徭役。

    徭役不想去的,可以交钱折抵,想去的也不白干活,官府会给予补偿。

    就连官府缺少的人手,也可以由当地州府用银钱雇佣。

    “凡岁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等,悉数折银上缴。”为了大魏的财政和经济发展,冯一博也是煞费苦心。

    岁办就是地方官府每年向朝廷进贡土产的方式。派办也类似,是向地方分派,或是派人采买的御用之物。

    总之,就是各处的贡品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