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各有心思的开国一脉

    第四百零三章 各有心思的开国一脉 (第2/3页)

正堂!

    还没进门,他就笑着高声道:

    “哎呀呀!叔父前来有失远迎,实在是冯渊的罪过。”

    史鼎问声知道是他来了,连忙起身相迎,拱手的同时客气道:

    “哪里哪里!是史某人不告而来,实在有些唐突。”

    冯一博连忙扶着史鼎坐下,笑着道:

    “按理说,叔父回了都中,本该做晚辈的前去拜见,实在是年前年后的,礼部那边脱不开身,还望叔父不要怪罪。”

    史鼎微微起身,再次拱手道:

    “楚国侯折煞我了,您的大名史某人早就如雷贯耳,可惜我一直在西南驻守,无缘得见,所以今日才冒昧前来,蒙楚国侯不弃,终究有缘得见,但愿没有耽搁楚国侯的正事。”

    冯一博连忙将他按住,自己也坐到主座之上,摆手道:

    “叔父客气,除了宫里的事,哪还有什么比见叔父更重要的?”

    说着,他给自己倒了杯茶,随意的啜了一口,又道:

    “说起来,贾史王薛四家同气连枝,内子出身薛家,叔父自然也是冯渊的长辈,咱们就别互称侯爷了,叔父叫我一声一博就好。”

    这是从宝钗这边论的。

    若从黛玉那边论,应该喊舅舅。

    史鼎闻言,笑着点头道:

    “既如此,我也从善如流,托大叫一声一博了?”

    冯一博摇摇头,带着一丝嗔怪道:

    “叔父本就是长辈,哪里来的托大?”

    见他如此,史鼎笑了笑了,也没再继续寒暄,而是直入主题,问道:

    “听闻一博公务繁忙,很少接待外客,今日我一到就被迎了进来,想必一博是猜到我的目的所在了?”

    他在门厅等候的时候,见门子礼貌又熟练的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访客。

    唯独自己被客气的留下,还有人奉上香茗待客。

    显然,这是冯一博早有吩咐。

    联想到之前卫夫人所言,史鼎心中隐约有些不解。

    “都是实在亲戚,自然不是外客,更何况叔父久不在都中,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冯渊哪敢拒之门外?”

    冯一博笑着遮掩两句,又话锋一转道:

    “当然,对于叔父此来,我确实有些猜测猜,只是还不知到底是为哪一桩事了。”

    显然,这是在试探史鼎,是否对新政的事有什么想法。

    还是只为了史湘云的事。

    史鼎闻言,笑着道:

    “你我都是实在亲戚,大过年的,自然是为私事而来。”

    他对新政的事避之不及,自然不想多谈。

    不然被这位太后的亲信盯上,拿史家开刀怎么办?

    冯一博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

    “史大妹妹那边可知道此事?”

    他虽然有意将史湘云收到外室,但也不想强人所难。

    毕竟,史湘云虽然平日一副大咧咧的模样,却也只是个才及笄的小女孩。

    万一因此再寻死觅活的,就不值当了。

    史鼎微微皱眉,觉得冯一博这话问的有些离谱。

    闺阁女子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湘云知道不知道又能如何?

    不过他又想到,冯一博曾言是为了补救湘云求他办事没办成,才会提起东海郡的提议。

    想来,这可能就是想取得湘云的谅解。

    史鼎想到此,便也不再隐瞒,苦笑道:

    “说来不怕一博笑话,本来我和她婶娘是想在都中或是金陵那边,为她再觅佳婿的,可她从她婶娘那里听了你的建议之后,就起了远走海外的心思。”

    冯一博闻言,心中大定。

    或许湘云是心灰意懒,不想背负命硬克夫等名声苟活一生。

    也可能是向往自由,想出去见识一下广阔天地。

    总之,她是愿意去海外的。

    这就好办多了。

    史鼎顿了顿,似乎觉得这样说让湘云有些掉价,又忙补充道:

    “说起来,这孩子也是命苦,我大哥大嫂就这一个女儿,无论如何我也不想她受到半点伤害,所以这些年我虽不在,她婶娘却也是竭心尽力,只是没想到啊,唯独在亲事上失了手。”

    说到这里,他不由叹了口气,才继续道:

    “唉!这孩子从小就格外懂事,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