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旧闻

    第三百二十六章 旧闻 (第1/3页)

    年例大过年,过年是每家每户的事,但年例关乎全社,马虎不得。临近年关,双塘社所有自然村的理事会也频频碰头,按往年的例,定出了一个章程。

    苏致良作为双塘村理事会成员之一,最近也在忙活这件事,所以他很清晰地回答了苏清河的问题。

    “今年是我们村做年例头,轮到明威和明辉两家收钱了,年例钱就十块钱一个人,小年左右开始收钱吧。”

    “官过廿三,民过廿四”,小年,也就是腊月廿四,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春节了,村子外出务工的人也回来得差不多了,家家户户都有人,也方便挨家挨户收钱,实在没人在家,打个电话回来让邻居帮忙先垫上也行。

    但这个钱就跟苏清河记忆中的不一样了,他记得小时候人家来家里收年例钱时,他在旁边看到过老爷子给钱,虽然时间太久,记忆不是很清晰,但他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十块钱一个人这么少。

    双塘社由七个自然村组成,都不算什么大村庄,就算这些年添了不少人口,但也有不少老人去世了,比较下来,人口增长也不会多,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出头。

    “每人十块钱的话,总的算起来,也就一万多了?”

    苏致良点点头,“去年收的年例钱总的算起来是11610元,加上前年剩的,总共就12483.7元。”

    苏清河咂吧着嘴,笑道:“咱这年例是越办越省钱了啊!”

    苏致良无奈道:“都不请戏班子来唱戏了,能不省钱吗?”

    “难怪!”苏清河恍然大悟,“我就说现在怎么收那么少钱了,敢情是少了这个大头。”

    “也不是不想请,可我们双塘社已经坏了名声,戏班子、歌舞团一听是南岭双塘社的,都不接单。”苏致良唉声叹气,很是惆怅。

    “怎么回事?”苏清河突然就来了兴趣。

    “我们双塘社最后一次请戏班子来,应该是14年吧。”苏致良说着看了眼陈萍,陈萍点头表示没有错,苏致良便又继续说下去,“那次有人觉得戏班子要价高,喝多了就去闹,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