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编扩军

    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编扩军 (第1/3页)

    牧武商行成立后,李牧快速出手了一批货物,大概占总量的四分之一,收回款项二百三十万法币。

    剩下的货物,全部存放在仓库里,日夜有守卫守护。牧武商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细水长流的办法,通过全国各地的小商行,批量出货,把这些货物一一脱手。

    作为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各地来采买货物的小商家到处都是,又是如此紧俏的商品,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同时,牧武商行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委托这些小商家,从全国各地收购猪鬃,省得他一个地一个地的跑了,麻烦!

    另一个任务是,派人去西南地区收购桐油。

    民国时期,国内垄断海外市场的物资,除了猪鬃,还有桐油。

    作为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一种原料,桐油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极大的用处。

    在我们国家,古代桐油常常被用来涂刷家具、门窗,以达到保护作用。其实,桐油也是现代军工领域必不可缺的机器保养剂。

    凭借着干燥快、附着力强以及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导电的特性,桐油在战争时期成为最紧俏的军需物资。

    抗战爆发后,运输艰难,国际市场桐油奇缺,到了38年,中美达成了数额高达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按照条约内容,中国需以22万吨桐油作为偿还款。

    有了这次合作经历之后,中美两国此后又于1939年和1940年先后两次达成贷款协议,中国从美国那里得到了总额高达4500万美元的贷款。

    不过,桐油的生意对李牧来说不会太长久。明年,也就是三八年,为保证了这种重要战略物资的持续供应。在和美国达成借贷协议之后,政府会对桐油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集中管理。

    到那个时候,私人商行就插不上手了,除非皇亲国戚。对李牧来说,贩卖桐油的生意也就到头了。

    不过,留给他的,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也能大赚一笔。

    其实,桐油不仅能赚外快,还有另一项重要作用。要知道,如今国内资源短缺,汽油、柴油和煤油更是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于是,聪明的国人开动脑筋,将桐油进一步提炼,生产出了大量的替代能源产品。

    据悉,每3000吨桐油,就能提炼出2000多吨替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油料。这些替代能源,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大用处。

    自然,作为中国独有的作物,美国也曾引进出产桐油的桐树,规模种植。不过直到现在,相比国内的种植规模,也不值一提。

    目前的中国,确实可以说垄断了全世界的桐油生产。

    最近两个月的战争,对铜油的出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海外奇缺,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却越囤越多,只有一小部分有门路的商人,能卖出去一部分,获取暴利。

    李牧,显然也要加入获取暴利的这些人之中。

    接下来,李牧又在商行坐镇了几天,等一切走上正轨,给商行的账户上留下一百万发币,带着剩下的一百三十万法币,在警卫的护卫下,坐着气艇返回南阳。

    这次,他要扩军整编。

    ……

    豫省,从民国开始就天灾人祸不断。明年的人祸,五年后的天灾就不说了。寻常的年份,往外地逃荒的人也不少。

    【鉴于大环境如此,

    南阳盆地,土地肥沃,又是省内,是逃荒的热门去处之一。

    对这些逃荒的人来说,能吃口饭,能生存下去,或者别一

    家子饿死,就是他们仅有的曙望了。

    所以,当李牧带人来这些逃荒的人群中招兵的时候,当大家听到,不但管饱,每月还有五块大洋,差点挤破头。

    能吃饱不说,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逃荒,每月有五块大洋的饷银,全家都不至于饿死。

    不过,李牧招兵还是挺严的,挑挑拣拣,筛选了一遍,总共招了一千五百人。接下来打算再在南阳本地招一千人,把保安团的规模扩充到三千人。

    看着剩下的人满脸渴望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