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内阁人选

    第80章 内阁人选 (第1/3页)

    见几人神色激动,朱友健微笑,“四位爱卿每人推荐一人,朕斟酌后亲自定夺。”

    “嗯?我们推荐?推荐谁?熟悉的人要么在南京,早晚下狱,要么已经在大狱了,那些新官履历浅薄,怎能担此大任?”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急眼神交流。

    施邦曜开口:“臣推荐范景文。”

    凌义渠出列:“臣推荐倪元璐。”

    范景文上前一步:“臣推荐凌义渠。”

    倪元璐缓缓说道:“臣推荐施邦曜。”

    “行了,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了!”朱友健没好气的说,什么是道傲冒然,这就是。

    没错,这些人忠心耿耿,却也拉帮结派。

    “你们看看这奏疏,发表一下各自意见。”朱友健终止了他们的戏码,让田守信给他们一份奏疏。

    四人很是好奇,倪元璐接过,匆匆打开,其他三人伸着头去看。

    “改革税制?此乃国之大事啊!是哪位重臣上的奏疏,竟然没与同僚商议!”四人吃惊,细细的读。

    上奏疏的是孔梦昌,一个谁也没听过的名字,八成是这次新晋官员。

    “哼,才上任一月,竟然敢于议论大明税制,真是初出牛犊!”范景文腹诽。

    只见奏疏上写着:臣闻去年朝廷岁入白银四百二十九万两,粮食一千六百万石,仅仅辽东军饷,就支取了近二百四十万两,剿匪又用去一百八十万两……

    臣翻看旧档,崇祯元年,朝廷岁入白银五百二十万两,粮食两千六百万石,当时辽饷还是如今的7成,练饷、剿饷还没开征。

    十多年见竟有如此差距,何也?虽说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全国不能处处遭灾、日日闹匪……

    全因税制漏洞!臣以为……

    倪元璐看到这,心中微微惊叹,这应是个财税之才,上此奏疏,没有歌功颂德的虚话,没有风闻奏事的模糊言语,全靠数据支撑,很有说服力,于是耐心读了下去。

    纵观本朝,洪武年间,盐税占岁入六成左右,神宗皇帝时,每年的盐税也有二百多万两,然则去岁,居然只有区区一百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