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本官去去就回

    第一百零八章:本官去去就回 (第1/3页)

    寒冬已至,且待春归。

    可惜,无数人即将永远停留在正德二十九年的这个冬季。

    送别问心首领之后,许奕并未着急着进行下一步动作。

    反而是斜靠在书房太师椅上,有一下没一下的翻阅着手中那早已倒背如流的卷宗。

    清晨初升的阳光,穿过书房窗台,洒照在太师椅上。

    平白地为那太师椅上的男子,消融了一二分冰冷。

    增添了两三分暖意。

    片刻后。

    许奕放下手中卷宗,双手交叉放置于脑后,缓缓闭上双眼。

    任由阳光在自己身上欢快地挥洒,整个人,呈一种无比慵懒的姿态。

    时间缓缓流逝,不知过去了多久。

    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

    许奕猛地睁开双眼,看向书房外。

    书房外,一身形瘦小、模样极其大众化的中年男子缓缓朝着书房走来。

    是问心。一个丢进人群中,完全不起眼的问心。

    「问心拜见小主人。」问心越过书房门槛,停留在距离许奕两步的距离,恭敬行礼问候。

    许奕缓缓坐直了身躯,脸上的慵懒刹那间化为乌有。

    取而代之的则是严肃、郑重,细看之下,竟还有一丝杀意。

    「他都去了哪儿?」许奕平静询问道。

    问心拱了拱手,回答道:「回小主人,常水荣离了京兆府后,便直接去了轻舟冯家。」

    「自轻舟冯家乘坐马车,去了宋国公府,冯家家主一路做伴。」

    「二人自宋国公府逗留了半个多时辰,随即分道扬镳。」

    「属下归来之际,留有两名问心跟随冯家家主,三名问心跟随常水荣,四名问心则分布在宋国公府外。」

    「做的不错。」许奕夸赞一句,随即吩咐道:「这三家但凡有异动,第一时间禀报。」

    问心拱手行礼郑重道:「属下遵令!」

    「去吧。」许奕摆了摆手。

    待问心走出书房后,许奕眉头瞬间紧锁。

    大周朝开国二十六国公中,唯独只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资格。

    其余国公爵,早已随着时间流逝,消失在时间长河中。

    而国公世家,家中子弟大多活跃在各个军中。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国公世家,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兵权。

    而这宋国公,便国公世家之一。

    有意思的是,许奕一开始以为常水荣新寻找的靠山会是那大将军李光利。

    万万没想到,闹到最后,竟会是这宋国公张永年。

    偏偏这张永年,向来最看不起的便是这些占据大将军位的外戚们。

    先是赵青,后是李光利。

    「滋滋滋。」许奕紧锁着眉头砸吧了砸吧嘴低声喃喃道:「局势越来越有意思了。」

    无论是轻舟冯家也好,还是宋国公张永年也罢。

    在许奕眼中,他们只不过是最先暴露出来的世家罢了。

    整个关中,数十万灾民,数不清的赈灾粮、赈灾款,这绝对不是一两个世家可以吃下的。

    哪怕他国公世家之一。

    不过。

    既然浮出水面了。

    那便先拿你们开刀好了。

    没有如山铁证,自然无法冲一位国公下手。

    但,仅仅凭借许奕手中的卷宗,已然足够将那帮凶轻舟冯家打个半残!

    既然设局将所有目光吸引到京兆府,从而方便问心首领行事。

    那么

    ,也是时候拿下一两个小世家,以假乱真了!

    除此之外,京兆府门前的百姓们也需要再提提神了。

    百姓捐赠固然极为有限,但此时的许奕恨不得一粒黍米便能煮出一锅粥来。

    哪儿有嫌弃百姓捐赠少的资格。

    许奕缓缓坐直了身躯,朝着门外沉声道:「赵守。」

    一瞬间。

    赵守快速自书房门外走了进来:「六爷。」

    许奕缓缓起身,自腰间摘下赈灾总指挥使腰牌。

    将其郑重地交到赵守手中吩咐道:「即刻前去调霍成虎部前来京兆府!」

    「务必保证刑部百人,自霍成虎往下一人不少!」

    「且归来途中,任何人不许擅自脱离队形!若有人抗命不遵!格杀勿论!」

    赵守闻言郑重道:「遵令!」

    话音落罢。

    赵守快速向外奔去。

    与此同时,许奕手持卷宗,缓缓走向京兆府正门。

    正门外,依旧人头接踵。

    许奕刚一走出正门。

    姚思廉便快步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