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补足短板,磨刀石也

    第四百一十二章:补足短板,磨刀石也 (第1/3页)

    「回吧。」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前。

    许奕略作定神,目光极其深邃地看了一眼骆存远消失的方向。

    随即低声出言招呼道。

    「是。」

    已然渐渐回过神来的辛思玄、问心首领等人闻言当即轻声应道。

    数十息后。

    许奕、问心首领等人再度分坐于中军大帐左右两侧。

    与此同时。

    辛思玄快步行至上首位置,取出骆存远所献舆图以及书籍。

    随即快步行至左下首处。

    「王爷。」

    辛思玄俯身双手呈上舆图与书籍。

    至于骆存远临走时的所言的最后数语。

    无论许奕也好,辛思玄也罢,亦或者问心首领、耿直等人。

    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闭口不言。

    「先坐。」

    许奕略作定神,自辛思玄手中接过舆图与书籍,随即出言吩咐道。

    「是。」

    辛思玄俯身抱拳行之一礼,随即再度退至上首处落座。

    与此同时。

    端坐于左下首处的许奕将手中那本极其厚重的书籍暂压腿下。

    不徐不疾地展开手中仅剩舆图。

    伴随着舆图徐徐展开。

    一座座山峰、一道道河流、一条条或大或小的道路。

    赫然浮现于许奕眼前。

    许奕略作定神,凝神细观手中舆图的同时。

    脑海中亦不断地将其与李寿山所绘堪舆图相互印证。

    准确而言。

    骆存远所制塞外三百里舆图与李寿山所制塞外三百里舆图。

    无论是山川河流,亦或者大小道路。

    两幅舆图之间并无甚区别。

    归根结底。

    塞外三百里内的山川还是那些山川,河流依旧还是那些河流。

    数年乃至数十年内极少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真正将两幅舆图从本质上彻底区分开来的则是制图人的目光。

    亦或者可以理解为眼界。

    如李寿山所制舆图。

    因其携青阳槊于漠北之地东躲西仓之缘故。

    其绘制舆图时往往会在易于躲藏之地多下笔墨。

    而骆存远则不同。

    其身为虎豹骑重甲骑兵曲长。

    在绘制舆图时,自然而然地多自领兵将领角度考虑。

    正如其所制舆图。

    凡战略纵深之地,骆存远往往皆会多下笔墨。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足足过了一刻多钟之久,许奕方才放下手中舆图。

    「传阅。」

    许奕闭眼数息略作定神,随即抬头看向辛思玄,出言吩咐道。

    「是。」

    辛思玄闻言迅速起身,快行数步自许奕手中接过舆图。

    待舆图离手后。

    许奕遂将目光集中于腿下所压厚重书籍之上。

    数息后。

    许奕取出腿下所压厚重书籍,缓缓翻开凝神细阅。

    目之所及。

    率先映入眼帘的赫然正是战阵保命之法。

    简而言之。

    两军对阵,首重军阵,再重调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严密且合理的军阵,自一定程度而言其甚至于能够左右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最后走向。

    而军阵中除兵种搭配外,最重要的便是士卒站位

    。

    一个好的站位,完全能够令军阵中的士卒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

    如势均力敌的骑兵对冲时。

    哪一方骑兵能够在接阵前将自身置于敌军左侧并产生错位对敌之势。

    胜利的天平便会格外地倾向于哪一方。

    简而言之。

    骆存远所书战阵保命之法。

    即: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站位,从而使自身所需直面的敌人永远在自身可承受范围之内。

    并于两军接阵的第一时间占据站位优势。

    从而将单一士卒的站位优势,扩大到自身所处军阵并影响身周数个军阵。

    莫要小看这一小小站位。

    紧要关头一个小小站位甚至于可以影响一场局部战争。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许奕端坐于左下首处,细细翻阅手中书籍数页。

    随即快速一目十行地速览全书。

    非是其不重视骆存远所书保命之法。

    着实是其手中书籍实在是太厚太厚。

    若是细细通读,没有个三五日的功夫绝难通读全文。

    复一刻多钟后。

    就在许奕即将通读全书之际。

    其翻飞手掌不由得猛然一顿。

    「虎豹骑乙营操练之法。」

    许奕眉头微不可查地轻扬一瞬,随即再度凝神细阅。

    显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