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猰貐刀法

    第264章,猰貐刀法 (第2/3页)

要向上格挡谈何容易?尹子奇将新亭侯打横,将内力灌注入刀身,敲击在叉柄上,只听「当」的一声巨响,冯若芳感到有似有千钧之力向上涌起,手里拿捏不住,撒手扔叉,那海王叉画出一条金色的弧线,折着筋斗远远地掉入海中。尹子奇脚下不停,跨上一步伸手去锁他喉头。

    冯若芳金叉一离手便知自己绝非尹子奇的对手,见尹子奇抓来,也顾不得大首领的威严,向后便倒,就地连滚避开去。尹子奇也没料到冯若芳堂堂大首领居然使出这市井泼皮打架的手段,这一击竟然被冯若芳堪堪躲过,他本只需长刀一递便能立时取了冯若芳的性命,江朔无论如何也是不及救援的,但他想要生擒冯若芳,用以胁迫海贼将他们送回岸上,因此才会伸手去捉,反让他逃脱了。

    第一招未能得手,便错过了擒拿冯若芳的最佳时机,尹子奇再要上前,只见一道寒光扫来,他连忙缩手撤招,却是江朔手中的七星宝剑刺到了。尹子奇见是江朔也不搭话,一振新亭侯化作七点寒星向江朔周身七处要穴一齐

    刺到。

    尹子奇昨夜刚和江朔交过一次手,知道江朔的厉害,而他此刻与昨夜的心境已大不相同,为求速胜上来便连使杀招,他这路刀法亦得自北溟子,但却并非北溟子所创,而是源自尹子奇的家传绝学。

    尹子奇家是河北道景城郡的豪族,景城在天宝元年之前原名沧州,此地自古以来就是武术之乡,民风尚武,尹氏家传武学亦自不凡,当年北溟子离开渤海国,游历天下之际,最早到的就是河北沧州府,尹子奇之父早丧,他作为尹氏一族的长房嫡子,年纪轻轻就做了尹家的族长,更兼他天资聪颖,武艺不但远超同龄人,在沧州也堪称翘楚,以致于养成了目空一切的性格。

    直至遇到北溟子,被他一招制服,尹子奇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死缠着北溟子月余要拜入其门下,也合着当时北溟子武功虽高却是初涉江湖,还从没被人这样追捧过,心一软就收了北溟子为徒,不但传授他自己自创的「北狩步」和「烛龙功」两项绝学,更将尹家的祖传武功一项项拿出来加以品评、批驳,这些武功多不入北溟子的法眼,只有这路刀法,北溟子却赞赏有加,并在原有十八路的基础上,增删而成了二十四路,对应「二十四节气」,北溟子称这套刀法为「猰貐刀法」,猰貐乃《山海经》传说中的烛龙之子,北溟子自创的武功称为「烛龙功」,可见他对这套刀法的偏爱。

    古人按北斗斗柄的指向而定节气,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比如「立春」斗建在艮,《易传》云:「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因此立春便是一年之始。而「北狩步」本就是北溟子根据北斗七星的璇玑四游之象而创制的,因此二十四路猰貐刀法便以「北狩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