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宛城岁月之九:夏馆镇

    第三十六章 宛城岁月之九:夏馆镇 (第1/3页)

    内乡县,夏馆镇。

    夏馆镇位于湍水上游的熊耳山南麓,距离内乡县城约莫百里,此地盛产铁矿,前范家商行老账房尚子义坐船来到了这里。

    你没看错,湍水出了夏馆镇后便可以通航了,那种长约三丈,宽约一丈的平底内河沙船就可以顺流而下。

    这种船只是方头方尾,一面纵帆,船头设有船舵,船尾设有船橹,还有四支船桨,船橹需要两人才能摇动。

    一般来说,若是顺风,则由船老大掌舵,两人摇橹即可,若是不顺风,则四支船桨、船橹的六个人都需要动起来才行。

    当然了,既然是内河支流,能够利用的航道也有限,拿湍水来说,从夏馆镇出发,能够使用的航道平均来说也就左右。

    这就足够了。

    这样的沙船,顺风顺水的话可以装石铁矿石,或根木料,夏馆镇后面的熊耳山木材丰富。

    内乡县城既是小强师的冶铁基地,又是造船基地,于是,像这样的沙船顺流而下时就可以在船只前半部分装载三十石铁矿石,然后在船尾拖着二十根遍布熊耳山,极为适宜用来造船的栎木(中国橡树)。qs

    此时,船橹、船桨都需要用上。

    这就相当高效了,如果走陆路,一辆大车最多只能装载十石铁矿石,还需要两匹驮马拉动,而两匹驮马要将这些物资拉到百里外的内乡县城,沿途的消耗也不少。

    当然了,一艘这样的沙船最少需要十个人才能开得动,十个人,就占去了十石的运量,于是,一般来说,二十石铁矿石,二十根木头是沙船的合理的装载量。

    眼下,这样的船只一共有一百艘,全部装载铁矿石和栎木,日夜不停歇地跑在湍水的河面上。

    沙船装满之后,如果顺风的话,时速可以达到十里,如果逆风或者无风,则速度只左右,百里的距离,需要一昼夜才能到。

    但这也值了,小强师南下时,不仅携带了大量的农户,还先后在交口堡(吕梁市)、灵石县城、霍州、司盐城、矿业城获得了大量的工匠,仅矿业城就有上万户,这些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不可能全部安置在矿上、作坊里。

    于是,他们的儿子超过十三岁后有相当一部分都安置在这种船上,当然了,舵手、操帆手必须使用熟手,余者用这些少年就行了。

    一百艘船只,就需要一千人,这一千人全部是拿薪饷的。

    一百艘,一日功夫就可以从夏馆镇运来铁矿石两千石,也就是两百吨,以及栎木、柞木、杉木等木材一根。

    想要每日保证这一百艘船不会空转,那在夏馆镇就需要有足够的铁矿石和木料才行,眼下小强师麾下有各类工匠、矿徒共一万三千户,其中一半都与铁料有关,剩下的一半又与木料有关,于是就大量安置在了夏馆镇!

    如果金不换、周加礼等山贼尚未清除,小强师是不可能安安稳稳在此地挖矿、伐木的。

    这样的地方,南阳府一早就利用上了,别的不说,东汉赤眉军在此地驻屯,以及后来的刘秀兴起后,夏馆镇的铁料、木料就源源不绝运往宛城(南阳),一早就有城堡、堆场、码头等规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