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宛城岁月之十二:内乡(5)

    第四十三章 宛城岁月之十二:内乡(5) (第2/3页)

七百万石的赋税征收,对了,七百万石还是加上了所谓的辽饷、练饷、剿饷,我等这样的流贼只会越来越多」

    「再告诉你,山西、北直隶、陕西都是大旱已久,河南的情形稍好一些,但但也好的有限,我亲自耕种过二十亩田地,翻地时就发现地里的墒情不佳,询问过当地老农,这种情形是百年所仅见」

    「这就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河北之地的旱情就快蔓延到河南来了!若是我所料不错,不出两年,河南本地的流贼也会风起云涌!」

    「我小强师抵达后,将田地分给无地百姓,是按照每户二十亩的标准,最后发现竟然还有大量的田地剩余,这意味着什么?」

    「其一,民户大量逃亡,与河南相比,湖广、江南、四川以及更南的地方好许多,多半逃到那里去了,或者就像成化年间的流民一样,都逃到大山上去了」

    「其二,就算有留在当地的,民户宁愿将田骨卖给可以豁免赋税的人家,也不愿意耕种,我打探到,一个村落,有一百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二十户,不过这二十户人家依旧要完成一百户人家的赋税、徭役!」

    「说起来这赋税虽然沉重,但勉强还能承受,但这徭役一旦摊上那就是要命,我询问过,明初之时是将田地较多,田地肥沃者任为里长、铺长,让其承担催缴赋税、将田赋缴纳到指定地点的任务」

    「眼下莫说里长、铺长了,连不承担这项徭役的小户人家也都逃的一干二净,于是只能硬性差遣,根据小吏所说,倒是可以免除此项徭役,但需要出钱让官府另寻他人承担」

    「最后发展到每户人家每年都要出牛马粮食去避免这项徭役,据说,光是这一项,户房的小吏每年就能坐收纹银几百两!」

    「最后,真正有能耐将田赋缴到指定地点的只能是大商户,而这些商户无一不是与官府、藩王、各房小吏盘根错节勾结在一起的,他有的是办法将缺额的田赋缴到指定地点后还能大赚一笔的」

    「全国上下估计都差不多,士绅、小吏、王族、太监已经编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一个个吃的满脑肥肠,而普通百姓却饥寒交迫,你是不知道,在土地贫瘠的陕北,吃人肉、吃树皮、吃泥土者遍地都是」

    「老子我......,也差一点就要吃人肉了!」

    随着龙十三一件件、一桩桩说出来,朱器埈冷汗直冒。

    与其他藩王一心直管捞钱财,两耳不闻人间事相比,朱器埈由于封地的田产不多,倒是有精力弄清楚,龙十三所说的种种弊端他也不是不知晓,不过放在以前,他根本不想知道,知道了也懒得管。

    「实话告诉你,大明,实际上已经破产了,但这些个藩王、士绅、豪商只要拿出一成的财产估计都有几千万两!」

    「但他们是不会拿出来的,他们编就这张大网的目的就是能永世像守株待兔的蜘蛛一样趴在这张大网上衣食无忧,一旦有谁胆敢拿出来,就是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

    「也就是说,大明,已经没救了,已经到了需要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话又说回来,元末明初之时,你的祖上也是一个吃不饱饭的乞丐而已,机缘巧合坐上这个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