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职场关系论

    第四百一十章 职场关系论 (第2/3页)

两市的总市值,也才8.94万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陈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在管理一支普通的基金,而是在帮全民理财。

    有接近八百万户的投资者,认购了他的这支基金。

    如果他对持仓的股票进行大规模抛售,股市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直接把牛市的火焰浇灭也不是不可能。

    陈伟东想了想,现在才一月份:“半年,最多再有半年,你就要陆续撤出了,行情疯狂的时候会加速上涨,这个时候就是最佳的减仓时机。”

    “道理我都懂,可是,公募基金不能空仓,证监会规定最少要维持65%的仓位。”陈杰掐灭烟头,有些郁闷的说道。

    散户可以盲目看多市场,但作为市场的主导,机构随时都要有风险意识。

    宁愿少赚,也不赚最后一分钱。

    他当了这么久的基金经理,也深刻的体会到,小资金和大资金的玩法是完全不同的。

    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已经脱离了技术的范畴。

    就像那些所谓的民间股神,一旦操作大资金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因为大资金的建仓,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严格控制交易量占单个股票日交易量的比例,尽量不影响到股票的价格。

    获利出局的时候也一样。

    如果直接暴力清仓,不仅会引起股价暴跌,还会导致收益率降低,影响到板块、市场的整体情绪。

    因此,研究策略的时候,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需要计算好建仓和平仓的时间。

    “你的是混合基金,如果行情实在太差,可以把部分资金转到债券市场,这样也不算空仓。”

    陈伟东提出了一个建议。

    当然,在内心深处,他还有一个办法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基金经理,如果预判了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极端行情,例如股市暴跌,雪崩,可以提前通知客户赎回,以保住收益。

    但这有违基金行业赚钱的目标。

    谁要是劝基民卖出,就是断公司的财路,破坏行业潜规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那也只能这样了。”陈杰叹了一口气。

    灵活性来说,公募基金确实比私募差远了,不过他既然选择担任这支基金的经理,那还是要做好这件事。

    毕竟他也是要面子的人。

    不过有时候想想,就觉得特别那啥,自己一个身家几百亿的大富豪,每天为老百姓的这点钱操碎了心。

    “你们看这个新闻!”

    李晞儿突然发现了什么,拿着报纸念道:“女大学生去一家头部券商公司面试行政助理,居然被要求和面试官一对一跳舞。”

    “而评判的标准,包括热情主动度,贴面度、搂紧度等等,这到底是面试,还是提供**服务?”

    “这么大的券商公司还这么乱,我们公司应该没有这种情况吧?”

    说完,她还审视般的扫了一眼陈伟东和陈杰。

    “当然没有,我们是靠实力吃饭的,从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