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第2/3页)

热议。

    可以看得出来,这应该是华夏考古圈有意识的在炒作热点。

    在这个网络时代,你不炒作一些热点来吸引关注度,那就会被大众遗忘。

    但是,让主导这次话题炒作的官方人员没有想到的是。

    这次喇家遗址的发掘成果公布,不但没有唤起大众对考古学的热情,反而迎来了满天的吐槽和“辩论”!

    和陈翰他们团队公布“喇家遗址面条”的研究成果时不同。

    当时喇家小米面条的研究成果公布,是有整套小米面条复原流程的!

    而且有出土实物佐证,铁证如山。

    没有任何人能对华夏出土了世界最早的一碗面条而产生质疑。

    所以当时话题爆了之后,舆论大多都是一面倒的欢呼和自豪。

    但是这次喇家遗址的整体发掘成果公布,引发的讨论可就不是一般的激烈了。

    “约四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而且是毁灭于地震和大洪水的?”

    “都死了几千年的人了,还要被挖出来展览参观?还有没有人性了?”

    “真是让古人死不安宁啊!”

    “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祖宗被挖出来了,而且还是绝户的。”

    “挖出了这么多尸体,上百具?这得多损阴德啊?”

    “这不是在亵渎尸体吗?不,亵渎骸骨!”

    “什么考古发掘啊,不过是官方盗墓罢了!”

    “哎,这喇家部落真惨,躲过了四千多年的盗墓贼,最终也没躲过所谓的考古专家。”

    “我靠,四千多平方米,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盗墓吗?”

    大量的,也不知道是反串黑,还是真的非常无知的网友,出现在喇家遗址的相关报告新闻下方,大肆的批评和谩骂。

    一开始,还有一些本就关注考古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半专业人士,在这些评论的下方反驳他们。

    但是,真正理解和懂得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的人,远远是没有无知的人多。

    很快,这些为考古工作科普和解释的理智网友们,就被淹没在评论中了。

    批评考古工作者的评论,迅速占据了各大相关新闻的热评。

    普通人本就是比较容易从众,比较容易人云亦云的。

    在华夏人的传统观念里,挖坟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

    更多的,本身对考古没有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