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三章 两个粗心大意的工匠

    一百五十三章 两个粗心大意的工匠 (第1/3页)

    伸出手,小心翼翼的将这个石砚台,从地上捡起来。

    孔建文十分好奇的打量着。

    陈翰也凑了过来。

    这套石砚台上,同样沾了不少泥土。

    用刷子将黏在砚台上的泥土都扫掉之后,这个砚台的情况,就清晰的出现在了两人眼里。

    一道黑中泛红的墨迹,清晰的留在了砚面上,甚至还蔓延到了砚石上,看着杂乱无章。

    《逆天邪神》

    “这应该不是陪葬品,是实用器吧?”

    陈翰摸了摸下巴,肯定的说道:“这砚台上的墨迹,与前室墙壁和顶部彩绘云纹的墨色一致,都是黑加红。”

    “这应该是负责给墓室上壁画的工匠,在描绘完壁画后,遗留下的工具。”

    “找一找,没准还能找到毛笔。”

    毛笔这玩意,出现的很早。

    虽然“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广为人知。

    但是实际上,蒙恬是改进了毛笔,现代毛笔的雏形,确实是从蒙恬之后才定下来的。

    不过这不代表,在秦朝之前,就没有毛笔了。

    目前已经可以确定,至少在商代,毛笔就已经被创造了出来,作为日常书写和绘画工具使用了。

    通过对殷墟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商代文字,都是甲骨文,是刀刻出来的。

    可是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商人和后来的秦汉一样,是在竹简或木片上书写文字的。

    可惜由于书写材料、毛笔字不能长久保存,唯有刻在坚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来。

    这才导致“商代只有甲骨文”的误会。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这句话中的“册”和“典”,在甲骨文和大篆中,代表的可不是甲骨,而是竹简、木牍组成的“典册”!

    甚至,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还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

    说明可能上古史前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有用毛笔书写文字的习惯了。

    就算不是写文字,也可能是做符号,或者绘画!

    “应该是。”李教授点点头,很认同陈翰的想法。

    “李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